| 1. 难度:简单 | |
|
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请你观察下面的四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立方根是 C.
|
|
| 3. 难度:简单 | |
|
在下列各数:3.1415926; A.2 B.3 C.4 D.5
|
|
| 4. 难度:简单 | |
|
如果实数 A.0 B.1 C.2 D.-2
|
|
| 5. 难度:简单 | |
|
估算 A.2和3之间 B.3和4之间 C.4和5之间 D.5和6之间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将△
A.49° B.50° C.51° D.52°
|
|
| 7.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一位同学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
|
| 8. 难度:简单 | |
|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处,该三角形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 ).
A、16 B、12 C、8 D、4
|
|
| 9. 难度:简单 | |
|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高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
|
| 10. 难度:简单 | |
|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图①)按如下步骤操作:(1)以过点A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AD边上,折痕与BC边交于点E(如图②);(2)以过点E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折痕EF交AD边于点F(如图③);(3)将纸片收展平,那么∠AFE的度数为( ).
A.60° B.67.5° C.72° D.75°
|
|
| 11. 难度:简单 | |
|
|
|
| 12. 难度:简单 | |
|
若
|
|
| 13. 难度:简单 | |
|
若(x-1)2=4,则x的值为 .
|
|
| 14. 难度:简单 | |
|
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是 cm.
|
|
| 15. 难度:简单 | |
|
如图,已知ΔABC中,AB=AC,∠BAC=120°,DE垂直平分AC交BC于D,垂足为E,若DE=2cm,则BC=____cm.
|
|
| 16. 难度:中等 | |
|
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
|
|
| 17. 难度:简单 | |
|
|
|
| 18. 难度:简单 | |
|
一个图形,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2个小正方形,使这7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
|
| 19. 难度:中等 | |
|
已知,如图,△AOB的OA、OB两边上的两点M、N.
①.求作:点P,使点P到OA、OB的距离相等,且PM=PN.(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在AB上找一点Q使四边形ONQM周长最小。(不一定尺规作图, 可以用三角尺,不写作法).
|
|
| 20. 难度:简单 |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实验与探究: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 归纳与发现: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m,n)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
|
| 21. 难度:简单 | |
|
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
(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
| 22. 难度:简单 | |
|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
|
|
| 23.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1)求证: (2)若
|
|
| 24. 难度:中等 | |
|
如图1,点A在x轴上,点D在y轴上,以OA、AD为边分别作等边△OAC和等边△ADE,若D(0,4),A(2,0).
(1)若∠DAC=10°,求CE的长和∠AEC的度数. (2)如图2,若点P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P在点A的右边,连PC,以PC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边△PCM,延长MA交y轴于N,当点P运动时.
①∠ANO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AM-AP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