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中,已知∠BAC=45°,AD⊥BC于D,BD=2,DC=3,求AD的长. 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巧妙地解答了此题. 请按照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点,证明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 (2)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求出x的值. ![]()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 |
3. 难度:中等 | |
为了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八年级(3)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第一、二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cm,宽AB=16cm的矩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图中∠FEC的余角; (2)计算EC的长. ![]()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个边长OC为9的矩形纸片ABCO.将纸片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B′,折痕为CE,已知tan∠OB′C=![]() (1)求B′点的坐标; (2)求折痕C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 |
5. 难度:中等 | |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的E点上,BG=10. (1)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B边上时,如图.求△EFG的面积; (2)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D边上时,如图.证明四边形B ![]() |
6. 难度:中等 | |
如图,把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开,得到“2开”纸,“4开”纸,“8开”纸,“16开”纸….已知标准纸的短边长为a. (1)如图2,把这张标准纸对开得到的“16开”张纸按如下步骤折叠: 第一步:将矩形的短边AB与长边AD对齐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铺平后得折痕AE; 第二步:将长边AD与折痕AE对齐折叠,点D正好与点E重合,铺平后得折痕AF. 则AD:AB的值是______ ![]() |
7.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90°,CD>AD,将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边CD上的点E处,折痕为DF. (1)求证: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2)取线段AF的中点G,连接EG,若BG=CD,试说明四边形GBCE是等腰梯形. ![]() |
8.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连接AE. 证明:(1)BF=DF;(2)AE∥BD. ![]()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ABCD是矩形纸片,翻折∠B,∠D,使BC,AD恰好落在AC上.设F,H分别是B,D落在AC上的两点,E,G分别是折痕CE,AG与AB,CD的交点. (1)求证:四边形AECG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cm,BC=3cm,求线段EF的长. ![]() |
10. 难度:中等 | |
现有一张长和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将它折两次(第一次折后也可打开铺平再者第二次),使得折痕将纸片分为面积相等且不重叠的四个部分(称为一次操作),如图甲(虚线表示折痕).除图甲外,请你再给出三种不同的操作,分别将折痕画在图①至图③中(规定:一个操作得到的四个图形,和另一个操作得到的四个图形,如果能够“配对”得到四组全等的图形,那么就认为是相同的操作,如图乙和图甲示相同的操作).![]() ![]() |
11.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将矩形ABCD沿CE折叠后,使点D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 (1)求EF的长; (2)求梯形ABCE的面积. ![]()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AB落在AD边上,然后打开,折痕为AE,顶点B的落点为F.你认为四边形ABE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出你的理由.![]()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在梯形纸片ABCD中,AD∥BC,AD>CD,将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D上的点C′处,折痕DE交BC于点E,连接C′E. (1)求证:四边形CDC′E是菱形; (2)若BC=CD+AD,试判断四边形ABED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 |
14. 难度:中等 | |
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放成如下图的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 (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5cm,CD=6cm,∠DCB=60°,∠ABC=90度.等边三角形MPN(N为不动点)的边长为acm,边MN和直角梯形ABCD的底边BC都在直线l上,NC=8cm.将直角梯形ABCD向左翻折180°,翻折一次得图形①,翻折二次得图形②,如此翻折下去. (1)将直角梯形ABCD向左翻折二次,如果此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2cm,这时两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将直角梯形ABCD向左翻折三次,如果第三次翻折得到的直角梯形与等边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这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至少应为多少? (3)将直角梯形ABCD向左翻折三次,如果第三次翻折得到的直角梯形与等边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这时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应为多少? ![]()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 (1)请说明:BE=DE; (2)求△BED的面积. ![]()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C′的位置时,BC′与AD交于E,若AB=6cm,BC=8cm,求重叠部分△BED的面积.![]()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DC=8cm,AD=BC=10cm,求EC的长.![]()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1),△ABC是一个三角形的纸片,点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点; 研究(1):若沿直线DE折叠,则∠BDA′与∠A的关系是∠BDA′=2∠A; 研究(2):若折成图2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关系,并说明理由; 研究(3):若折成图3的形状,猜想∠BDA′,∠CEA′和∠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1、 ![]() 图2、 ![]() 图3、 ![]() |
20. 难度:中等 | |
同学们,折纸中也有很大的学问呢.黄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问题,小聪、小明、小慧分别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请你也解答这个问题: 在一张长方形ABCD纸片中,AD=25cm,AB=20cm,现将这张纸片按如下列图示方式折叠,分别求折痕的长. (1)如图1,折痕为AE; (2)如图2,P,Q分别为AB,CD的中点,折痕为AE; (3)如图3,折痕为EF. ![]() |
21. 难度:中等 | |
已知点P是矩形ABCD边AB上的任意一点(与点A、B不重合). (1)如图①,现将△PBC沿PC翻折得到△PEC;再在AD上取一点F,将△PAF沿PF翻折得到△PGF,并使得射线PE、PG重合,试问FG与CE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2)在(1)中,如图②,连接FC,取FC的中点H,连接GH、EH,请你探索线段GH和线段EH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③,分别在AD、BC上取点F、C′,使得∠APF=∠BPC′,与(1)中的操作相类似,即将△PAF沿PF翻折得到△PFG,并将△PBC′沿PC′翻折得到△PEC′,连接FC′,取FC′的中点H,连接GH、EH,试问(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 |
22. 难度:中等 | |
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 若∠1=60°,AE=1. (1)求∠2、∠3的度数; (2)求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 ![]() |
23. 难度:中等 | |
探究: (1)如图①,∠1+∠2与∠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把图①△ABC沿DE折叠,得到图②,填空:∠1+∠2______∠B+∠C(填“>”“<”“=”),当∠A=40°时,∠B+∠C+∠1+∠2=______;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ABC沿DE折叠得到的,如果∠A=30°,则x+y=360°-(∠B+∠C+∠1+∠2)=360°-______=______,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为______. ![]() |
24. 难度:中等 | |
在矩形ABCD中,AB=14,BC=8,E在线段AB上,F在射线AD上. (1)沿EF翻折,使A落在CD边上的G处(如图1),若DG=4, ①求AF的长; ②求折痕EF的长; (2)若沿EF翻折后,点A总在矩形ABCD的内部,试求AE长的范围. ![]() |
25. 难度:中等 | |
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n,得Rt△ABE,如图2;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 利用展开图4探究: (1)△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 |
26. 难度:中等 | |
△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将△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2B2C2. ![]() |
27. 难度:中等 | |
![]()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 (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 |
28. 难度:中等 | |
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3. (1)将△ECD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使E点落在AB上,则CC′=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画出四边形OABC关于y轴对称的四边形O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是______; (2)画出四边形O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四边形OA2B2C2,并求出点C旋转到点C2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