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二次根式中,与 A.
|
|
| 2. 难度:简单 | |
|
关于 A.
|
|
| 3. 难度:简单 | |
|
等腰梯形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
|
| 4. 难度:简单 | |
|
抛物线 A. C.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AB是⊙O的弦, OC⊥AB于点D,交⊙O于点C,若⊙O的半径为10,CD=4,那么AB的长为( )
A.8 B.12 C.16 D.20
|
|
| 6. 难度:简单 | |
|
某校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学生在一学期里的多次检测中,其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两班成绩的方差不等,那么能够正确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是( ) A.学习水平一样 B.成绩虽然一样,但方差大的学生学习潜力大 C.虽然平均成绩一样,但方差小的班学习成绩稳定 D.方差较小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
|
|
| 7. 难度:简单 | |
|
如果一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它的半径,那么此扇形称为“等边扇形”,则半径为2的“等边扇形”的面积为( ) A.
|
|
| 8. 难度:中等 | |
|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 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秒),y=PC2,则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
|
| 9. 难度:简单 | |
|
若式子
|
|
| 10. 难度:简单 | |
|
方程(x-3)2+4x(x-3)=0的解为 .
|
|
| 11. 难度:简单 | |
|
已知一组数据2、0、7、-3、1这 组数据极差是 .
|
|
| 12. 难度:简单 | |
|
一条抛物线经过点(0,0)、(12,0),则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
|
| 13. 难度:简单 | |
|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8,则两圆的位置关系为 .
|
|
| 14. 难度:中等 | |
|
某公司2010年12月份的利润为160万元,要使2012年12月份的利润达到250万元,则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
|
|
| 15. 难度:简单 | |
|
如图,小华同学设计了一个圆直径的测量器,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
|
| 16. 难度:中等 | |
|
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一点,∠CDB=2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则∠E等于
|
|
| 17. 难度:中等 | |
|
已知二次函数
下列结论中:①.abc>0 ②.a+b="0" ③.2b+c>0 ④.4a十c<2b正确的有 (只要求填写正确命题的序号)
|
|
| 18.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ΔABC中,∠C=90°,AC=8,AB=10,点P在AC上,AP=2,若⊙O的圆心 在线段BP上,且⊙O与AB、AC都相切,则⊙O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
|
| 19. 难度:简单 | |
|
(1)解方程:
|
|
| 20. 难度:简单 | |
|
已知
|
|
| 21. 难度:中等 | |
|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结CE.
(1)求证:BD="EC;" (2)若∠E="50°" ,求∠BAO的大小.
|
|
| 22.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 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身高更整齐?请用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
|||||||||||||||||||
| 23. 难度:中等 | |
|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k的取值范围; (2)请选择一个k的负整数值,并求出方程的根。
|
|
| 24. 难度:简单 | |
|
如图,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A,B在以O为圆心的弧上,若OA=2,∠1=∠2,求扇形ODE的面积.
|
|
| 25.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二次函数y=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结合函数的图像探索:当y>0时x的取值范围.
|
|
| 26. 难度:中等 | |
|
如图1,已知OA和OB是⊙O的半径,并且OA⊥OB,P是OA上任一点(不与O、A重合),BP的延长线交⊙O于Q,过Q点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于R.说明:RP=RQ.
运动探求. (1)如图2,若OA向上平移,变化一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只需交待判断) 答:_________. (2)如图3,如果P在OA的延长线上时,BP交⊙O于Q,过点Q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于R,原题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
|
| 27. 难度:中等 | |
|
如图,一次函数
(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2)作垂直x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于M,交这个抛物线于N。求当t 取何值时,M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
|
| 28. 难度:困难 |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以OA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点B是该半圆周上的一动点,连结OB、AB,并延长AB至点D,使DB=AB,过点D作x轴垂线,分别交x轴、直线OB于点E、F,点E为垂足,连结CF.
(1)当∠AOB=30°时,求弧AB的长; (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 (3)在点B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