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点O(0,0),A(0,2),B(1,0),点P是反比例函数y=﹣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
| 2. 难度:中等 | |
|
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三边的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10个正△A10B10C10的面积是( )
A.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命题中不成立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其相似比的平方 D.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
|
| 4. 难度:中等 | |
|
已知△ABC的三条长分别为2cm,5cm,6cm,现将要利用长度为30cm和60cm的细木条各一根,做一个三角形木架与△ABC相似,要求以其中一根作为这个三角形木架的一边,将另一根截成两段(允许有余料,接头及损耗忽略不计)作为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另外两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木架的三边长度分别为( ) A.10cm,25cm,30cm B.10cm,30cm,36cm或10cm,12cm,30cm C.10cm,30cm,36cm D.10cm,25cm,30cm或12cm,30cm,36cm
|
|
| 5.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P在BC边上运动,连接DP,过点A作AE⊥DP,垂足为E,设DP=x,AE=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
|
| 6.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ABC中,AB=AC=2,∠BAC=20°.动点P、Q分别在直线B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PAQ=100°.设BP=x,CQ=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 )
A.
|
|
| 7.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cm,AC=12cm,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止,动点E从C点出发到A点止.点D运动的速度为1cm/秒,点E运动的速度为2cm/秒.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
A.3秒或4.8秒 B.3秒 C.4.5秒 D.4.5秒或4.8秒
|
|
| 8. 难度:中等 | |
|
如下图,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AO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设直线l:x=t(0≤t≤2)截这个三角形所得位于直线左侧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为f(t),则函数s=f(t)的图象只可能是t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时,函数为Y=3根号x方除以2 图线不应为直线( )
A.
|
|
| 9. 难度:简单 | |
|
如图,射线OC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
A.2 B.3 C.4 D.6
|
|
| 10. 难度:中等 | |
|
如图,D是△ABC的重心,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D=2DE B.AE=2DE C.BE=CE D.AD:DE=2:1
|
|
| 11. 难度:中等 | |
|
如图,D、E是AB的三等分点,DF∥EG∥BC,图中三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 )
A.1:2:3 B.1:2:4 C.1:3:5 D.2:3:4
|
|
| 12. 难度:中等 | |
|
如图,已知△ABC,
A.
|
|
| 13. 难度:简单 | |
|
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为1:9,小三角形的周长为4cm,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_________ cm.
|
|
| 14. 难度:中等 | |
|
△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则△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是 _________ .
|
|
| 15.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8,0),B点坐标为(0,6),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P在x轴上,若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则P点坐标为 _________ .
|
|
| 16. 难度:中等 | |
|
△ABC中,AB=9cm,AC=6cm,D是AC上的一点,且AD=2cm,过点D作直线DE交AB于点E,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AE= _________ cm.
|
|
| 17. 难度:中等 | |
|
如图,巳知△ABC是面积为
|
|
| 18. 难度:中等 | |
|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自A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D点前进,同时点F从D点以每秒2cm的速度向C点前进,若移动的时间为t,且0≤t≤6. (1)当t为多少时,DE=2DF; (2)四边形DEBF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3)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能否与△BCD相似?若能,请求出所有可能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
| 19. 难度:中等 | |
|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P是CD的中点,点Q是线段BC上一动点,当BQ为何值时,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C、P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
|
| 20.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PBQ与△ABC相似?试说明理由.
|
|
| 21. 难度:简单 | |
|
已知△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 (1)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 (2)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那么
|
|
| 22. 难度:中等 | |
|
如图,已知△ABC是面积为
|
|
| 23. 难度:简单 | |
|
△ABC∽△A′B′C′, (1)A′B′边上的中线C′D′的长; (2)△A′B′C′的周长; (3)△ABC的面积.
|
|
| 24. 难度:中等 | |
|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60°,且AB=AD=CD,请你将等腰梯形分成3个三角形,使得其中有两个是相似三角形,且相似比不为1. 现在请你参考示意图,另外再给出三种分割方法(注: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标明必要的角度.)
|
|
| 25. 难度:中等 | |
|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EB,MN=1,线段MN的两端在BC、CD上,若△ADE∽△CMN,求CM的长.
|
|
| 26. 难度:中等 | |
|
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到直角三角形DEF是一个相似变换,AC与DF的长度之比是3:2. (1)DE与AB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2)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周长是12cm,面积是6cm2,求直角三角形DEF的周长与面积.
|
|
| 27. 难度:中等 | |
|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边向点B运动,点Q从点B以2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求△PBQ的面积; (2)当t= (3)当运动3s时,P点停止运动,Q点以原速立即向B点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DP是否能平分∠ADQ?若能,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
| 28. 难度:中等 | |
|
在△ABC中,AB=4,如图(1)所示,DE∥BC,DE把 如图(2)所示,DE∥FG∥BC,DE、FG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即SⅠ=SⅡ=SⅢ,求AD的长; 如图(3)所示,DE∥FG∥HK∥…∥BC,DE、FG、HK、…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n部分,SⅠ=SⅡ=SⅢ=…,请直接写出AD的长.
|
|
| 29. 难度:困难 | |
|
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 (1)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 (2)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 (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
|
|
| 30. 难度:中等 | |
|
我们约定,若一个三角形(记为△A1)是由另一个三角形(记为△A)通过一次平移,或绕其任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得到的,则称△A1是由△A复制的.以下的操作中每一个三角形只可以复制一次,复制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如图1,由△A复制出△A1,又由△A1复制出△A2,再由△A2复制出△A3,形成了一个大三角形,记作△B.以下各题中的复制均是由△A开始的,通过复制形成的多边形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小三角形(指与△A全等的三角形)之间既无缝隙也无重叠. (1)图1中标出的是一种可能的复制结果,小明发现△A∽△B,其相似比为 _________ .在图1的基础上继续复制下去得到△C,若△C的一条边上恰有11个小三角形(指有一条边在该边上的小三角形),则△C中含有 _________ 个小三角形; (2)若△A是正三角形,你认为通过复制能形成的正多边形是 _________ ; (3)请你用两次旋转和一次平移复制形成一个四边形,在图2的方框内画出草图,并仿照图1作出标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