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属于 A.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具有全新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
|
与漫画《未亡羊,先补牢》反映的哲理相近的成语是
A.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B.审时度势 墨守成规 C.守株待兔 防微杜渐 D.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
|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这提醒人们要分清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D.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
漫画《中“头彩”》讽刺某些人
A.否认联系的普遍性 B.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混淆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
|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这首歌在新疆各地广为传唱。从哲学上看,这首歌被传唱的主要原因是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具体的
|
|
读漫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漫画中各种“信仰”的共同点是 A.都认为意识是对现实的反映 B.都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都否定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都否定物质具有可知性 2.漫画中反映的现象启示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于国情 B.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C.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D.要允许人们有不同的信仰
|
|
西方哲学家门格尔、希克斯等人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
|
|
读漫画“事出有因”,回答与下图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短语是 事出有因 A.瞒天过海 B.按图索骥 C.画饼充饥 D.杞人忧天
|
|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往往反映着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文以载道”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只有反映过去才能正确 D.意识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