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几年前,毛泽东把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前进;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 60多年来,“赶考”路上变化巨大,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结合材料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0分)
|
|
|
(10分)继福建土楼后, 2011年10月3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莱斯沃斯岛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宁德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得到了与会专家评委的认可,宁德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全球第64个世界地质公园。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由白水洋、白云山和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园区总面积2660平方千米。由此将以豪迈的步伐走出国门,代表福建更好地走向世界。相关专家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 辨题: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
|
|
(10分)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6分)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4分)
|
|
|
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发射次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属于( ) A.实践的主体 B.实践的客体 C.实践的对象 D.实践的中介
|
|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
|
|
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
|
|
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⑤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
|
|
“是骡子是马,牵出去溜溜。”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
|
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