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个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2008年8月8日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两次成功拦截云雨,确保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这说明

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B.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

A. 人脑      B.物质的反应特性     C.思维着的精神     D.生物的反应形式

 

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C.看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其中“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认为人必须听从天命            D.认为人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回答29—30题。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D.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A.都来自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C.都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臆造       D.都来源于人脑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68269/70447) 首页 上一页 68264 68265 68266 68267 68268 68269 68270 68271 68272 68273 682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