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气候日益恶化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共识,并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我国某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材料中“低碳生活”的形成和影响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0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3)请分别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为“低碳生活”草拟两条倡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8分)
|
|
|
由于一些人为了赚钱,不惜制作、贩卖电脑病毒,并利用病毒进行网络盗窃、诈骗,导致网上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回答24—25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人( ) ①天生自私自利,为了个人不管他人 ②拜金主义严重,为钱不惜违法犯罪 ③价值取向错误,选择了错误的人生道路 ④个人主义膨胀,损害国家、他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 ) ①加强道德教育,反对个人主义 ②改造主观世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加强金钱观引导,以获取金钱为耻 ④推进法治,依法制裁网络违法犯罪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必须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回答21—23题。 1.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 ) A.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B.改造自己的实践能力 C.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D.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实践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其人生观、价值观依据是(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实践决定认识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
|
|
近年来,无论是美欧关系、美俄关系、中美关系,还是中俄关系、俄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形之于外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国外交和大国博弈,而深入“肌体”的则是大国自身国家定位的改变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回答19—20题。 1.要正确把握大国关系的本质,前提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C.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关键是( )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国际关系现象进行分析 B.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积极参加实践
|
|
|
近年来涌现的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下岗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顽强奋斗,发挥聪明才智,同样也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主要说明( ) A.个人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B.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人生价值就能实现
|
|
|
一位职业培训师针对求职的大学生过多要求待遇、工作条件而屡屡求职失败的情况提出建议:首先,要想自己能给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其次,要记得,你做出贡献,自然就会得到你所要求的待遇和条件。回答16—17题。 1.这位职业培训师的观点表明(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来展现的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这位培训师所说的第二点指出了( ) A.人生价值两方面是统一的 B.人生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人自身素质的提高 C.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D.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先满足个人需要
|
|
|
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脑筋却不那么容易。当人们开始思想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当归大家。”由此可见( ) A.私有观念并非从来就有 B.利己观念是资产者独有的 C.集体主义原本就存在 D.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
|
根据《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中的容错机制,开放工作实施效果不好,或者造成损失的,如果程序符合规定,可以减免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回答13—14题。 1.《条例》使重庆市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此,重庆市立法者回应:容错机制是为了保障“创新者无罪”,绝非鼓励犯错!这一回应表明( ) A.创新就要批判和发展 B.矛盾双方是无条件转化的 C.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 D.人们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2.在立法中设置容错机制,重庆市是“第一个吃螃蟹者”,这也是由重庆特殊的市情决定的。可见,重庆设置容错机制体现了( ) ①解放思想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实事求是 ④坚持走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矛盾是是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 D.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
|
|
|
看下图漫画《学农夏令营》。回答9—11题。
1.漫画中的农业生产所属实践形式( )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③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④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要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要像漫画中的男孩一样去“学农”。这是因为( ) A.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C.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这幅漫画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 A.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要坚定地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