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要求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治”渐入佳境。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互动的良好平台。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为此,国家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净化了网络环境。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知识?(6分)

(2)请用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6分)

 

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内央行的第二次加息。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前后变化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时隔三年,我国再度进入加息周期。2007年为应对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2010年,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有关专家说,近期国家提高利率的预期还在增加。

(1)材料一说明国家采用哪种宏观调控手段调控经济?(1分)这一政策可能产生怎样的预期效果?(3分)

(2)若2010年12月31日在银行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10000元人民币,今年到期后可以获得多少利息?(2分)

(3)综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央行启动加息政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6分)

 

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材料一的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8分)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中国探月工程是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的,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理论创新、发扬航天精神,不断科学攻关、勇于探索规律的结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嫦娥二号”成功的原因。(6分)

 

2010年9月,《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汇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白皮书系统地阐述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展示了西藏人民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为人们了解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了最权威的文件。

(1)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包括哪些机构?(2分)

(2)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外来务工人员:“出来赚钱,工资高,不会被拖欠,最好能够不断涨一涨,哈哈”。

家庭主妇:“每天都能买到放心菜,吃上放心肉,不要太贵”。

企业家:“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利润逐年增长,积极回报社会”。

请你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7分)

 

图是今年在我国举行的一场国际体育盛会的吉祥物。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这场体育盛会是第         届亚运会。(1分)

(2)写出本届亚运会的举办地、我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3分)

 

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全班却只有一个学生坚持下来,这个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学家柏拉图。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有(    )

A.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矛盾各不相同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矛盾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感受

D.矛盾是无穷无尽永远无法解决的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68137/70447) 首页 上一页 68132 68133 68134 68135 68136 68137 68138 68139 68140 68141 6814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