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网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有网购狂人表示,“卖得多的商品就算不是太个性,至少大家都在买,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消费心理是( ) A.从众型的,这有利于钱花得物有所值 B.求异型的,这有利于形成消费流行趋势 C.攀比型的,这有利于帮助企业掌握市场需求 D.求实型的,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个人消费的认可度
|
|
下图中x轴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y轴为居民收入水平,如果消费曲线d1移到d2,引发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 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多 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③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回落 ④人们对未来收入有乐观的预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热衷于在商场记下商品货号,再到网上购买,沉醉于这种“线上线下”,这样一群人有个响亮的名字:“抄号族”。“货比三家不上当”,对于众多热爱网购的人们来说,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对于“抄号族”的消费,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 ①是理性消费 ②是一种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④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
2012年某企业生产的甲商品单位价值为36元,2013年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3年创造的价值总量比2012年增加了( ) A.1/5 B.2/5 C.1/3 D.3/5
|
|
居民“菜篮子”价格波动在春节期间异常明显,节前菜价升高,节后菜价下降已逐渐成为历年来的“自然规律”。这种菜价波动的“规律”( ) ①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②说明了春节期间菜价不能正确反映价值 ③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④证明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缺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假设某国2012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若2013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不变),2013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3.6万亿元 B.3万亿元 C.4.5万亿元D.3.75万亿元
|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2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281 9元。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169 6元。这标志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创汇改新高,6.11关口近在咫尺。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民币升值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出口减少 失业人口增加 B.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购买力下降 进口增加 促进经济发展 C.人民币升值 美元相对贬值 国际商品价格下降 国内物价下降 D.人民币升值 进口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
|
|
目前来说最方便的车票分销方式莫过于网络直销,即电子车票。火车票网络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这种火车票网络服务( ) ①使货币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②没有改变货币本身固有的职能 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 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
(26分)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诞生记: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80余次分组会议,2564条意见和建议,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前后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决定》涵盖了15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 (1)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决定》的诞生记。(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决定》重大变化的哲学依据。(10分) (3)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怎样落实好《决定》中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4分)
|
|
(26分)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甲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乙说:“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丙说:“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丁说:“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14分)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1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