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方法。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联系的观点 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相对静止的观点 ③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静止的观点 ④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发展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
“如果说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
|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 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④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总是不断被推翻 ②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踪,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但它们都不可能产生意识。这主要是因为( ) A.有无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志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动物不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D.其他动物没有大脑这个意识的器官
|
|
但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达芬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塞纳克: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对上述各种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都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上述说法是否是真理应该因人而异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他人经验与自身实践无关 ④知识构成、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事物看法会有所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