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善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递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 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2)作为一名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
|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68.5%的大学生曾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平均每人每月网购1.7次.全国男大学生平均每月网上支出803元,远高于女生的680元,而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每月生活费都在1000元左右。云南的一位女大学生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为自己签收了22个包裹,购买的主要是一些服装和化妆品,她说拆包裹的时候有一种拆礼物的感觉。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
|
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天气,此次灾害造成该省16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5公顷(温室大棚59栋)。疏菜受灾面积大,直接导致了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也使农产品运输、储存的成本大大增加,之后较长一段时期,蔬菜价格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此次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此次蔬菜价格上涨对蔬菜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
“天下事有利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人民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
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助;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之所以要加强“车德”建设,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角度看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作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
|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网民期待“不再有毒胶囊、速生鸡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维护百姓健康。政府回应: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对网民回应所体现的政府工作思路是 ①把客观实际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②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价值追求 ③把正确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把网民意见作为正确价值判断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2015年5月底全国十多个省份正式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从哲学角度看,户籍制度改革的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该公司的成功表明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求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宜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针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析境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述材料说明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量变积累的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示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各成瘾日益严重,近来,网络成瘾被列入“精神行为障碍”,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瘾的学生认为,网络中有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乐趣,“难道爱上网就是有精神病?”而家长则说这“太好了”。有关专家指出,从行为学上界定网瘾很有必要,但应把“精神行为障碍”同“精神病”区分开来,这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利益立足点和知识构成等因素的影响 ②认识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③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在普遍性之中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难有定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