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在与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之间的五番棋比赛中以总比分4比1胜出。据此回答下面的题。 1.“人机大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和哲学思考,以下合理的是 ①“人工智能”虽具有主动创造性,但仍受制于人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 ③“人工智能”源于人的意识,但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活动 ④“人工智能”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助力人们探索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下列对围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是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轨迹 ③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之一,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屠呦呦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中谈到: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文化的角度看,屠呦呦强调的是 ①中西医药文化都源远流长,中医比西医更有前景,西医比中医更有“钱景” ②中西医药文化都为世界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西医药文化都需要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博采众长” ④中西医药文化都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革故鼎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她对中华古代中医药学成果的继承,离不开她学习借鉴西方医学的现代萃取技术,离不开她几十年来的反复试验、不懈钻研,离不开祖国和人民为她提供的科研条件……她的成功,证明了 ①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正确认识的获得要经过“认识——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中西医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医学的进步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受到世界广泛关注,70秒的历史性握手,穿越了66年的时空。据此回答下面的题。 1.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表明 ①海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各地区文化异彩纷呈,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这说明 ①两岸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两岸关系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下列既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思想,又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是 A.群众——领导——群众 B.量变——质变——量变 C.否定——肯定——否定 D.对立——统一——对立
|
|
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借助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轰动世界的新发现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也向人们提供了—个观测宇宙的新途径。这表明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正确意识能够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 ③追求真理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根本目的 ④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来出现的下列流行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③稳增长——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在小组合作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小赵同学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画了一幅漫画,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甲为矛盾的特殊性,乙为矛盾的普遍性 B.甲为同一性,丙为斗争性 C.甲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乙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D.甲为主要矛盾,丙为次要矛盾
|
|
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
|||||||||||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①避免刺激,因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意识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②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