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回眸历史发展的过程发现,“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并成为后来海派文化乃至现今长三角文化的渊薮和根基。这主要反映出

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具有明显独特的区域色彩

不同的区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而渐趋融合

文化交流可以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不同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源于相互之间的交融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拜年等春节活动和习俗,虽经千年的变迁,但仍旧深深熔铸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庆祝春节

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体现了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①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爆红。如果说该片有什么地方冲击了广大观众,那一定是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

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凝聚着坚定踏实的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激发了人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文化代码是指以某种形式“编码”的文化信息。通过文化代码人们可以识别不同的文化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代码体现独特的文化特色,它常常隐藏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表现于人们的行为活动上,能使人们理解本民族的行为特征和风俗习惯,帮助各民族确定其人民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文化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具有多样性、民族性特点

只有通过物质载体才能存在

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梁祝》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乐器和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民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以为我主,为我所用

中华文化只有广泛汲取世界文化中的精华,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网络等大众传媒渐渐地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

网络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现代社会文化传播媒介完全由大众传媒充当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下列选项关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题中之义

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15年8月28日至9月3日,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在哈尔滨成功举办。首届“交流周”以综合性艺术节为表现形式,共安排中俄艺术家舞台艺术、中俄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嘉年华和“生活的乐章”市民艺术节等4个板块以及46项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中俄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中俄青少年交流周活动

是中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的集中表现

作为一项文化活动,促进了中俄文化的发展

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表明文化活动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孟母三迁 南辕北辙  耳濡目染 道听途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为孟子的成长三次搬家。而事实上也存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说明

特定文化环境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过程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影响人的文化作出选择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48245/70447) 首页 上一页 48240 48241 48242 48243 48244 48245 48246 48247 48248 48249 4825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