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近几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各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乡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过去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
|
2016年1月1日起,北京将正式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较此前听证方案,方案第一档用气量增加了20立方米,居民家庭一般生活用气第一档气量不超过350立方米,价格保持每立方米2.28元不变,保证了87%的居民用气费用不增支;第二、三档价格分别为每立方2.5元和3.9元。同时,对听证会上代表关注的“一户多人口” 家庭用气量问题,实施方案规定,人口在6人以及以上的家庭,可申请按户每档每年增加150立方米的一般生活用气气量基数。 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
|
|
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国家推广营改增既是基于 ①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②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 ③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④扩大国家财政赤字,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不同于2015年政府报告中所说的“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首次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也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有诚意的减税计划”。由此可见,我国在2016年 ①加大刺激总需求增长的力度 ②调整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将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④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2015年7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在应对经济新常态过程中,国家财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税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制约财政收入的增长。下列税收与财政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高水平的税收,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相互制约 ③增加财政收入,要以税收不损害经济活力为限 ④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初中分配和再分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两个轮子”,一般来说,在初次分配拉开的收入差距,需要通过再分配予以“调节”或“收敛”。 下列措施中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2016年1月江苏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从1630元/月调整为1770元/月 ②2015年7月起淮安市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从290元/月调整为330元/月 ③2015年第四季度河北省省级预算对下转移支付基本到位 ④2015年四川省提出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影响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A.确保工资水平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 B.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采取强制措施,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发挥财政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此举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货币的流动性增加——国内需求扩大——促进市场繁荣 B.货币的流动性增加——储蓄收益减少——银行利润增长 C.货币的流动性增加——企业成本增加——优化要素投入 D.货币的流动性增加——物价水平下降——消费需求扩大
|
|
2016年3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3%,于2月份基本持平。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经过多次降息之后已降至1.75%,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已进入“负利率”时代。如果“负利率”时代持续下去,居民的理性选择是 ①增加储蓄存款 ②可适量增加现期消费 ③选择多样化的理财方式 ④提前偿还债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