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20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变化表明 A. 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逐渐发展过程 B.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追求真理往往要经历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多次反复 D.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规律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
|
2016年3月,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改变形状和大小的新型材料,能造出新型便携式建筑、“动态建筑”,或者能改变形状的车辆,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这种新材料的发展表明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造福人类的前提 ②人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科技创新可以创新规律 ④人造物的产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
|
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 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
|
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D.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
|
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 A.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B.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 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
|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
漫画《税污染》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办事情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
|
用火箭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射到太空,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发电,再将产生的电能转换成微波传回地面,并重新转换为电能。人类这一科学构想即将变为现实。目前,科学家已建成一座太空太阳能发电实验设施,其用途主要是验证通过无线方式远距离输送能量的可行性。这表明 A.超越现实的科学构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B.符合客观规律的构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C.实践科学构想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D.科学实验推动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提高
|
|
公园里,一位八旬老者为游人表演近景魔术,游客纷纷为他鼓掌喝彩。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魔术表演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 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 人们通过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 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