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2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抓改革方案协同,要加强对改革方案的整体规划;抓改革落实协同,涉及落实标准、责任分工的,能细化的要尽可能细化,能明确下来的要尽量明确下来;抓改革效果协同,发挥好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意见分歧、相互掣肘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谈谈我国应怎样协同推进改革。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新学年开始,北京市对20多万大学新生开展“新生文化引航工程”——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从北京的历史地理,到古诗词的永恒韵味,让年轻学子与传统握手、与文化对话,成为别具一格的开学第一课。 现实中,很多人对大学的期待重在专业而非人文,学生往往圃于学科,而导致人文视野萎缩。通过一系列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引航活动,年轻学子更多地进入故宫、圆明画等“文化场景”。以文化引航年轻的心,让年轻的心灵与古老的文化相遇,打开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了年轻人的文化兴趣,让文化真正活起来了;而以文化引航一个社会,也会让文化在与时代、与受众的互动中,进入新的境界。 结合材料,说明北京市在新生文化引航工程中是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
|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广大人民的智慧。下列与“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B.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
|
与其浑浑噩噩度日,抱怨生活循规蹈矩、枯燥乏味,不如从小的习惯开始,做出改变,读一本好书,交三两好友,学一项新技能,开始一段从未走过的旅程……只要坚持,幸福终会水到渠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②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坚持学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材料中的人错在 ①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冼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材料观点蕴舍的哲理是 ①事物之间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红色基因决定着我国的发展道路 ③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④量变为新的质变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纪念日。作为在中国首个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在全球竞争中屡创佳绩,但也面临着曲内外环境变化和深层次矛盾激发的种种难题。由此可见 A. 事物发展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B.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 “一国两制’,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D. 人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
|
出去打工,嫌离家远;到企业上班,怕加班辛苦;参加农业合作社,又觉得体力活太脏太累……脱贫进入攻坚阶段,极少数贫困户“不想脱贫”成为扶贫的重摹同题。有媒俸把这种现象称为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这值得关注。帮助这类“不想脱贫”的人脱贫 ①要引导他们克服只顾眼前联系、不顾长远联系的错误倾向 ②要引导他们主动创造条件,摆脱自在联系的束缚 ③要帮助他们发挥内部联系的作用,激发自身脱贫的动力 ④要把他们作为扶贫的突破口,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材料告诉我们 ①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整体的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有人长期跟踪对比喝红酒和不喝红酒的人,发现喝红酒的人更健康,于起得出喝红酒有利于健康的结论。事实上真正健康的原因不是红酒,而是有条件喝红酒的人往往拥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多的体育锻炼条件,及更充分的健康意识等。材料告诉我们 ①善于抓住本质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其人化一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③要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