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口所谓“供给侧”,与之对应的则是“需求侧”。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能放松需求侧的调整。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表明 ①要着重把握重点、主要矛盾 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结合本国农业特点进行研究和推广。这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包含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反腐方针一真是坚持标本兼治,但并未收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决定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新反腐策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前提下,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以治标促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一新思路体现了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住主要矛盾 ③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④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
|
2017年4月,随着上海漕河泾、松江大港等量子通信中继站的启用,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全线正式接通,拉开了量子通信产业市场化运营的序幕。这表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量子通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④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量子之间新的的必然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提出疑问,激励着几代科学家不断研究验证。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 ②实践发展提出的需要是推进有关量子纠缠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日益完备自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表明 ①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③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 ④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 ) ①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 ②体现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说明世界上存在着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④反映了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寄语广大青年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下列与习总书记引用语句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 看似平常最崎岖,诚如容易却艰辛 B.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C. 有志者,事竟成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律师和法官虽然都是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但职业性质却大不相同。日前,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律师协会共同宣布,今年将继续选派一批优秀律师到政府部门以及司法系统挂职。对此,有专家学者公开发声质疑其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其实,从律师、法律学者中选拔法官的做法在英、美等国家十分常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的法治实践也提出了加强我国法律职业之间的流动模式的重要思想。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 ③通过实践的效果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④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