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③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③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辩证法秘密,创造了一个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于

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实践认识再实践是认识的一般过程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②要为事物的质变积极创造条件

③发展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要把握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

A. 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B.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 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D. 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斜边(一条是实体经济、另一条是虚拟经济),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 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变化会影响整体    D. 要通观全局,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正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这表明

①任何决策都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并非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26476/70447) 首页 上一页 26471 26472 26473 26474 26475 26476 26477 26478 26479 26480 2648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