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不久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论文称,自己当初提出的黑洞理论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存在值得怀疑。这表明(  )

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 

科学需要质疑和自我否定

追求真理的过程永无止境 

理论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允许包工、包产到组”到“规定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再到“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到“三权分置改革”。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D打印机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2014823日,有媒体报道,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这一材料直接佐证了(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人的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与《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包涵哲理一致的是(   )

A.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随着写诗软件的推出,网络“为你写诗”成为现实,设定段落、行数、韵脚等选项,点击写作,不多时一首现代风格的诗歌就新鲜出炉了。这说明

A. 现代科技增进了机器的思维属性

B. 现代诗歌的创作思维更接近机器思维

C. 诗人的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复制

D. 机器能模仿现代诗人的创作过程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吸收阳光,从而节约能源,但这些玻璃对鸟类来说却是致命的。有统计显示,在北美每年因在飞行过程中受到视觉干扰,误撞到大厦玻璃而丧命的鸟类就超过了10亿只。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展出2400多只候鸟的尸体,这些候鸟都是因为在迁徙途中看不清高楼大厦的玻璃而发生撞击致死的。这启示我们

①要认识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要尊重事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③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尊重事物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④从事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 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23340/70447) 首页 上一页 23335 23336 23337 23338 23339 23340 23341 23342 23343 23344 233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