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思维方式 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题文)“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有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共同富裕 C.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 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 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
|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A. 处于主体地位 B. 起主导作用 C. 处于 从属地位 D. 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
|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形容的是 A. 租赁消费 B. 钱货两清的消费 C. 贷款消费 D. 超前消费
|
|
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学习、旅游、购物等,都需要使用 A. 外汇 B. 支票 C. 本币 D. 汇价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党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党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全球各类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命题。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民享有富足安康;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应用。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加强人文往来和民间友好。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对待中外文明成果的。 (3)请就世界各国政党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两条倡议。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成为政府良好形象的见证。 材料一 2017年第一季度,云南省维西县居民消费支出发生新变化。据统计,该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51.87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37.2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性支出1034.44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20.7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585.45元,同比增长63.22%;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119.69元,同比增长12.15%。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333.7亿元,同比增长114.52%;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67.58元,同比增长104.29%。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281.9亿元,同比增长31.38%;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45.57元,同比增长6.37%。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维西县政府应怎样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服务民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