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公认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为原材料,经过粉碎、烘干、成型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和密度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由于热值高、经济实惠、对环境无污染,逐渐被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②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③创新意识实现了原材料的价值转换 ④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
|
“美即好效应”是指按照现有的了解去猜测和判断与之相关的特性,从而形成完整的印象。生活中人们常会无意识地利用这一效应,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时,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赋予其一切好品质,从而导致错误判断。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事物的本质 ②意识活动可以自觉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③应当用意识的表达手段规定反映对象的特性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形成对事物的准确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书法通过笔墨,把中国汉字变成了表现情感意蕴的符号。这些优美的文字,这些 文字所表达的人的精神,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的中国文化的永恒的坐标。 下列对书法与人格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书为心画”,书法作为精神的载体,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B. 书法创作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C. 书法借笔墨传递内心审美体验,人格的完善可以提升书法价值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文化风格评判的重要来源
|
|
2018年3月,习近平与金正恩举行了历史性会谈,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在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内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半岛形势走向缓和。这表明 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领域生动实践 ③中国主导半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义务 ④超越国家利益以实现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改革开放40年,一条基本经验是,改革与法治唯有携手并进,才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让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使改革与法治这两翼、两轮良性互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 ①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统一起来、衔接起来 ②以立法权保障决定权,以决定权支持立法权 ③切实行使监督权,加强自身立法、改革审查 ④以完善立法引领改革,应改革需要完善立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举措,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措施的传导效应表达正确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外资的积极性→加快走出去→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②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办事效率提高→推动投资便利化 ③完善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激发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营商环境 ④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满足国内有效需求→总体缩小贸易顺差→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是2018年我国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些改革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降低市场准入成本,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②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营利能力 ③缩短供给形成周期,提高有效供给效率 ④开启知识产权保护,释放优质供给动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个行业或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而实施的价格政策。右图中 P为价格,Q 为数量,E 点为市场均衡点,D 为需求曲线,S 为供给曲线。下面关于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分析 正确的是( ) ①P1 是支持价格,是政府为抑制通货紧缩而设立的 ②P2 是限制价格,是政府为民生产品而设立的 ③为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收购价格应设置在 P2 处 ④常用药物价格应设置在 P2 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京华时报》报道,有市民反映称,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打印文件,每张纸收取10元,是其所在学校的100倍,有市民称之为“天价打印”。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首都机场两处打印点,收费均为A4纸10元/张。 结合材料,请为构筑一个诚信健康的市场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
|
农村上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助力农村脱贫。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某县探索“上地流转+种植+养殖”的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相关分配制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如识,谈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