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钥 匙

立夏

昨天,我把钥匙丢了。

谁都知道,自从上次我丢掉一把钥匙,惹了一连串风波之后,我就和我的钥匙形影不离了。我把钥匙挂在腰上,还特意把一个奥特曼的小挂件拴在上面。走路的时候,我时不时去摸摸钥匙在不在,即使睡觉,我也得把它放在枕头边才安心。老婆说,你对奥特曼比对我还关心。其实她不知道,奥特曼是我为钥匙找的守护神,我关心的只是我的钥匙。

可是现在,钥匙不见了!

整整一天,我都处在恍恍惚惚的梦游状态。办公室的小余哼着周杰伦的歌进来,他只对上网感兴趣,对其他的事情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不就一串钥匙吗,再去配一串不就得了?我说:如果你回家,突然发现电脑没了,你会怎么样?他愣了愣,干笑一声,走开了。

主管发现我送上去的报表错了好几个数字,大发雷霆,把我叫过去训了一顿。我说主管,今天犯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丢了钥匙。主管诧异地看着我:丢了钥匙跟出错有什么关系?我说:如果你今天回家,发现皮皮不见了,明天你也会出错的。皮皮是主管的心肝宝贝,一条纯种的雪纳瑞。主管恼怒地挥挥手,让我出去。

晚上回家后,老婆交给我一把新钥匙,说家里的门锁都换掉了,你就别整天像丢了魂似的,丢了就丢了呗。我对老婆说:如果明天你那些麻友突然集体失踪,你得换一批麻友,你会不会习惯呢?我又说,如果你把儿子每天抱着睡觉的泰迪熊藏起来,答应他明天再买一个新的,你看他会不会哭。老婆把眼睛瞪得跟桂圆似的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疯子!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睡不着了,整夜整夜睁着眼睛想我的那串钥匙……上班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也是我的钥匙。

主管对我已经束手无策,所以经理亲自召见了我。经理说,你已经因为钥匙的事严重影响了工作,公司近期正在考虑裁员,你可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说你现在是经理,如果你到了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发现身上没有一张名片,你还是经理吗?经理惊惧地看看我,打电话叫主管进来,嘀咕了几句。

没过多久,我老婆到了,她一脸焦虑,把我领到一个医院,医生看上去挺悠闲,我进去的时候他正拿着手机按来按去。我一进门,他马上把手机放在旁边,一边问我:为什么睡不着?你是怎么想的?一边不时拿眼睛瞟一下手机。我说:我想、我想你还是先把短信发完再跟我说话吧。

现在,我住在一座大楼里,每天按时吃饭、睡觉,我住的房间不用上锁,所以我身上没有一把钥匙,有穿白大褂的人按时给我吃药,我发现他们身上也没有带钥匙,这让我觉得很轻松。那天我问隔壁房间里的人:你也丢了钥匙吗?他本来乐呵呵的,一听这话,马上变了脸色,惊慌地摸着身上的口袋,不停地说:钥匙呢?我的钥匙呢?没有钥匙我怎么回家呀?

我冷笑了一声走开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钥匙已经丢了。

那天晚上我终于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它面前有一大堆钥匙,但找不到它守护着的那一串钥匙了。

注:【作者简介】立夏:女,原名张海霞,浙江舟山人。在《小说选刊》《读者》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60余篇,有作品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奥特曼】:是日本著名科幻电视剧中的人物,具有“超人”的色彩。

1. 找出对文章内容、、手法分析有误的两项:(      )(5分)

A.从全文看,“钥匙”对“我”来说意味着用来守护隐私、情感、职业安全的心理防线以及无法取代的生活方式。

B.文中“我”仪因丢失一把钥匙就惹出了一连串风波,以致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中,变得精神恍惚,夜不能寐、严重影响工作,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被送进了医院。

C.本文是一个荒唐的被严重夸张了的故事,类似于病人的白日梦,这种超现实的文学手法未能准确而深刻的表达该作品的主题,——人类失去了安全感,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

D.本文从微观的角度着眼,既未脱开现实人生,又充满了深邃的哲学况味,致力于向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做深度开掘,以小见大,构思巧妙,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

E. 本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再现了一个鲜活、生动且血肉丰满的故事,其语言自然直白,叙述精当简约,体现出女性作家的感性与细腻。

2. 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的哪些心理活动?“我”为什么这样回答医生的提问?请结合前文简要分析。(6分)

3. 综观全文,小说以“梦里奥特曼哭得很伤心”结尾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 任选其中三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写出所选题号。6分,每空1分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是否也有类似“我”的钥匙的东西?试举一例简要说明。(8分)

 

古诗文默写。(任选其中三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写出所选题号。6分,每空1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2.及至始皇,                          ,吞二周而亡诸侯。

(贾谊《过秦论》)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5.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

6.悟以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11分)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御史遂云去将:带领

C.以直臣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做官

2.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为下面信息补写一个结论,并就人才培养问题给高校提出合理建议(6分)。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工作经验

正式工作机会

实习鉴定

其它

69%

21%

7%

3%

 

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主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

实践能力

其它

17%

30%

51%

2%

 

结论:

建议:

 

现在,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横幅,要求用对偶修辞,主题鲜明,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白居易《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6分)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2593/35971) 首页 上一页 32588 32589 32590 32591 32592 32593 32594 32595 32596 32597 325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