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
|
|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
|
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
|
|
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试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
|
内容感知 (1) 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能 , , 。
|
|
翻译重点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
|
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闻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望 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
|
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
|
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