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俄罗斯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75 倍,加拿大增长12 倍,澳大利亚增长6倍,马来西亚增长8倍,新西兰增长7倍,芬兰增长 5 倍……8 月 15 日,来自支付宝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假,伴随着中国人的出境游高峰,一股移动支付的发展浪潮正席卷多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去年暑假发表演讲,认为不普及移动支付会让中国游客嫌弃新加坡落后。一年过去,新加坡移动支付普及度果然出现明显增长,出租车、樟宜机场、知名景点中,已经有超过七成支持使用手机付款。新加坡旅游局甚至官方出马,在暑期联合商家向中国用户推出“支付宝价”,对于中国人熟悉的优惠方式,他们显得完全不陌生。不仅是新加坡这样的热门目的地,像迪拜这样的新兴目的地也在奋起直追,银行表示他们正加强与支付宝的合作,期望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将接入支付宝的零售商从现在150家拓展到1000家。 (摘自《暑期全球“抢人”招数多:多国移动支付几何级增长》,《北京青年报》2018 年 8 月 17 日) 材料二: 当今,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迅猛,在医疗支付方面各种移动支付手段都相继推出,移动支付手段在医疗领域能解决传统“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弊病。因此,应该更好地普及移动支付融入医疗领域。之前患者到医院就医,挂号、候诊、支付都需要排队等候,绝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候上,使得患者的就诊体验降低。医院通过缴费自助设备来进行挂号缴费等项目,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在当今社会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广泛的投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作为移动支付与医院的患者服务系统的一个交接点,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让患者自助完成就医的各个环节。例如掌上 APP,一个可以支持挂号、患者取药、检查、入院和手术的费用支付软件。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仅通过个人手机就可以悉知医院就诊的各类信息,让患者在家里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医院排队叫号情况,预约挂号也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手机也会推送检测报告,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方式实现在线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就医时间。 (摘自胡川《移动支付在医院收费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与思考》) 材料三: 移动支付的整个过程都是自主的,现在的扫码乘车出售的都是单程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售票环节进行结合,避免了现金交易,使得进出站口时间大大缩短。在进站时,乘客可以使用有地铁专门开发的支付 APP 或者是第三方软件(例如支付宝、微信等)购买虚拟的二维码电子票。乘客进站时,只需在具有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检票机上进行扫码即可进站,此时乘客进站点的位置信息就通过二维码传输到系统中;乘客出站时,经过二维码识别检票机进行扫码,此时的二维码包含出站点的位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进行资金的扣除就完成了整个乘坐和支付过程。二维码电子票验证系统是整个地铁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一般来说传统的地铁站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均做出一些调整。因为移动支付发展得很迅速,所以在当时检票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很多地铁站的检票口都预留了二维码的识别接口,因此只需在闸机上接入二维码扫描器即可,无须投入过多的成本。 (摘自耿伟娜《移动支付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发展》) 材料四: 移动支付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趋势。与国外不同的是,海外发达经济体在“轻现金化”过程中,路径大都从纸币到信用卡再到移动支付,而信用卡普及率仍不高的中国,则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阶段。不过,对于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移动支付实现了“弯道超车”,专家持谨慎态度。任何国家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都与其习惯、文化、经济密切相关,各国情况不同,相关监管模式及监管制度也不同,因此,不能照抄照搬。同时,随着轻现金社会到来,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技术层面,二维码支付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市场层面,部分支付机构可能会挪用备付金或开展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合规层面,部分市场机构可能会违规收单等。另外,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轻现金社会易对老年人、文盲、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造成伤害,造成个人敏感信息泄露,不利于个体管理金融风险等。此外,取消现金也不能杜绝金融犯罪。 (摘自周军《移动支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出境游促进了世界部分国家移动支付的发展,其中俄罗斯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发展步伐最大,仅 2018年其移动支付笔数的同比增长率就是芬兰的15倍。 B. 在医疗领域,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成为移动支付与医院的患者服务系统的一个交接点,比起医院缴费自助设备来,更有利于减少患者就医的时间。 C. 作为整个地铁移动支付系统的核心,二维码电子票验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传统的地铁站在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D. 中国的移动支付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原因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而且在相关的监管模式及监管制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加坡在移动支付的普及度方面出现明显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购物和旅游等领域,手机付款的比例很高,这与李显龙总理在 2017 年暑假的演讲有一定的关系。 B. 开发一款可以支持挂号、患者取药、检查、入院和手术的费用支付的手机 APP,可以在医疗领域有效解决传统“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弊病。 C. 乘客乘坐地铁时通过地铁专门开发的支付 APP 或者是第三方软件购买的二维码电子票,既包含了乘客进站点的位置信息,也包含了后台自动计算生成的票额信息。 D. 比起海外发达经济体来,中国的移动支付缺少了信用卡这个阶段,这就使得移动支付在技术、市场、规范以及人群歧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 3.综合四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移动支付带给各领域的变化?请简要概述。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这个充沛指的就是诗的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的诗歌。这首诗表面看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其实更关键的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境。这个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就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的丰沛意境诞生了,令人深受感染。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是深奥的又是神秘的,诗人的创作就如同盲人摸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就像是摸象的盲人。 B.诗人的创作之所以答案迥异,各具千秋,是因为诗歌创作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诗人的创作经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空间,以及诗人所特有的知识结构等。 C.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智性编织出来的,恐怕就不是诗了,因为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D.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创作的诗歌,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感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智性即智慧的习性,一个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一旦养成智性,智性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B.感性不仅帮助诗人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帮助诗人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智性则进一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促使诗行泉涌而出。 C.神性也是诗人的一种禀赋,神性使诗人的感性与智性贯通一体,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感性、智性和神性共同使诗歌放射出光芒。 D.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就能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就能成为像李白与苏东坡那样,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的卓越诗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首浑然一体、意境丰盈的诗歌。 B.诗境是由全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句子共同完成的;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意境丰盈的,使人得“境”忘“言”,深受感染。 C.既使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也算是造化有成了。 D.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来说,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因为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
|
|
现在,生活节奏比以往快了很多,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人说压力让我身心疲惫,也有人说压力让我努力前行。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①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②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④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③,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④,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⑤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①伥伥(chāng chāng):无所适从貌。②皇皇:指匆忙。③子云、仲淹:分别指西汉辞赋家扬雄和隋朝人王通。④轩序:指住宅。轩,栏杆;序,堂屋的东西墙。 1.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A.也 B.尔 C.矣 D.者 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对别人的批评和赞誉都无足轻重。 B.吴君学问精深,文章雄健,二者都施用于当今。 C.作者认为有人需要借助他的声誉和力量来提升。 D.吴君急于谋为文之道,没选择别人而询问作者。 3.第③段作者认为“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第⑤段的论述在第④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④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于郡。 ⑤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⑥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 (______)(2)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 (_______)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命鼎鞫德( ) A.革职 B.审讯 C.抓捕 D.问责 (2)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 A.感谢 B.道歉 C.推辞 D.告诉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游褒禅山记》) B.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C.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 D.遂出其人于郡 天下莫柔弱于水(《诸子喻山水》) 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5.第⑤段画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 6.根据②③④三段的内容,分别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赵鼎的人物形象。
|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平湖乐 (元)王恽 采莲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横练:横铺着的白绢。②入手:到来。 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调”是曲牌,“平湖乐”是曲名。 B.“越调”是宫调,“平湖乐”是曲牌。 C.“越调”是曲牌,“平湖乐”是曲调。 D.“越调”是宫调,“平湖乐”是曲名。 2.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学期学过的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B.(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C.苏幕遮(周邦彦) D.(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本作品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干净 孙道荣 ①工头指指身后的中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②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③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④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⑤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⑥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⑦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⑧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⑨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⑩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⑾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⑿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⒀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⒁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⒂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⒃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赏析第⑥段中关于黄师傅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2.第⑿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撞”字富有表现力,请作赏析。 3.分析小说中他(经理)对黄师傅的前后态度转变及其原因。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的“技”与“道” 赵海菱 ①宰牛本是一项谋生技能,但在庖丁手下却升华为精妙绝伦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出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等,其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②诗有诗法,画有技法,琴有指法,书有笔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决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道”表现为内涵;“技”表现为姿容,“道”表现为意态;“技”表现为工巧,“道”表现为神妙……比如同样是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的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的则入“道”…… ③究竟如何才能超越“技”的层面,更上一层楼而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 ④美育与美术是不同的。美术,指的是用具体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美育,则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这一观点,与我们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美育宗旨不谋而合。在我国文化传统里影响最大的儒、道、佛三家,从总体上来说,其审美旨归都为“和谐”。儒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道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佛家侧重于( )关系之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看去,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在我国,自古以来,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水乳交融、相互渗透。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陆游在《示子遹》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⑤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 ⑥“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与胸襟。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⑦“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修养与情怀、才思与识见,都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和启发。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善于不断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才能在创作时文思泉涌,拥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⑧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1日,有删改) 1.第①段加点词“境界”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三个短语依次填入第④段的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与自我内心 ②人与自然 ③人与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3.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美育教育工作坚实,是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 B.任何艺术创造都是先“技”后“道”的产物。 C.做人和为文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分主次的。 D.只要投身时代洪流,就能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4.有人认为第⑦段引用了庄子、诸葛亮和杜甫的名言,有堆叠之感。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
|
|
按要求选择。 (1)近年来,美国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给两国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有媒体评论说,面对疾风骤雨,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近14亿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底气。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面对经贸摩擦的信心和底气的诗句或谚语是(_______)。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____)。 所谓理性认识是通过人的头脑,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等等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感觉到的现象加以研究, , , , ,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①及其他种种非本质现象 ②抽出事物的本质 ③抛开事物的虚假现象 ④找出事物的来龙去脉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
|
|
按要求填空。 (1)海不辞水,____________。 (《______·形势解》) (2)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把男女主人公在离别时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