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落日的余晖最美,有人说初生的婴儿最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温馨提示:1.文体是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座奥运会历史上获得过夏冬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B.台风“莫拉克”使台湾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已导致500余人死亡或失踪,大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表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扶贫济弱、大爱无疆。

C.酒驾屡禁不止,不少人公然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以及交通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造成的,交通部门既要加强安全宣传,又要加强执法力度。

D.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种文风必须改变。

②要知道,总让孩子远离挫折,苦的往往是孩子的将来。因此,作为家长不妨让挫折教育持之以恒,而不是浅尝辄止

③十多年前,海河两岸的高楼也很少,显得形影相吊。短短的十几年,城市建设者们便使海河两岸变得一片繁华,富有现代化都市魅力。

④ 建国之初,他情系祖国、植根祖国,日日夜夜,每时每刻不在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投身祖国的建设,与祖国人民相濡以沫

⑤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⑥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愁心。

B.《再别康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深沉的爱和思念。

C.《死水》通过写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五彩缤纷的罗绮、鲜艳照人的云霞等,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这体现了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

 

下列句子按照句式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今安在哉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其制稍异于前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急于星火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妪,先大母婢也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

C.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D.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下列句子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客逾庖而宴

B.至于负者歌于涂              亦由今之视昔

C.零丁孤苦                    夙遭闵凶

D.今年四十有四                百废具兴

 

下列加点字与“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雨泽 B.固知死生为虚诞

C.孤舟之嫠妇 D.是以区区不能废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陈情表》中,表现李密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当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些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洋溢之意,其字 “丝”,则是极少、细微之意。

B.文中的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极高,是众妃嫔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宫禁中。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620/35971) 首页 上一页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