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戴望舒的《雨巷》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的伤感美的情韵。 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分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记帝王,如《项羽本纪》。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kuò) 漫江(màn) 挥斥方遒(yóu) 激扬文字(yáng) B.彳亍(zhù) 颓圮 (pǐ) 凄婉迷茫(máng) 哀怨彷徨(páng) C.青荇(xìng) 浮藻(zǎo) 星辉斑斓(lán) 长歌当哭(dāng) D.变徵(zhǐ) 淬火(cuì) 拊胸顿足(fǔ) 按剑而跽(jì)
|
|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验、快乐。正如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共计787个项目,航班量达500班次,计划模拟旅客51984人次,模拟行李35270件次。
|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_______,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________。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在全社会实行垃圾分类制度,_______,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它能够吸引读者的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 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 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 的事儿。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虽是一种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B.它既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更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 C.它虽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D.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B.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C.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提供读者多少关于图书信息的内容。 D.一个好的腰封,应该提供给读者多少关于图书的内容信息。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 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 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 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其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 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以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云弟耽为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朱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其为州里所痛悼如此。后东海王越讨颖,移檄天下,亦以机、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云。 ( 节选自《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B.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C.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D.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配食”即合祭,配享。指古人在祭祀时兼祀他神以配其所祭。文中指当地百姓追念陆云,让他与县里的土神相配,一起享受祭祀。 B.“黄门”原是官署名,汉代设有黄门官,给事于黄门之内。文中的“黄门”是指宦官,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等职务皆由宦官充任。 C.“使持节”是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文中的“节”是中国古代的信物﹐它给与臣子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 D.“移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用作动词,指发布公文进行声讨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云天资聪慧,少有才名。他六岁能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如陆机,但立论超过哥哥,时人称他们为“双陆”。吴国尚书闵鸿也认为他是奇才。 B.陆云长于吏治,文武双全。补任县令时,他巧断杀人疑案,被当地人奉为神明;张昌作乱时,他担任大都督率军前去征讨,最终平定了叛乱。 C.陆云品格清正,不畏权贵。担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时,他凭借先帝的遗训反对吴王大兴土木;司马颖晚年昏庸,陆云屡次以直言违背他的旨意。 D.陆云蒙冤而死,天下痛惜。在孟玖的谗言蛊惑下,陆云无辜被杀,他的门生和旧吏将他安葬并且四时祭祀。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时,也为他抱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其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 (2)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城三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辈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裳,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又暗示翠姨生活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书”,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想法,小说以此反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我”却表现出对翠姨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