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xuè)       (āo)    磕绊绊(kē)     (nie)

B.(nuò)       (chú)   (shì       伤口(zā)

C.(xiăng)     (chǒu)  (zháo)       长歌(dāng)

D.( chuàng)   (liǎo)  风云(zhà)     (j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思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 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 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 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3.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太子丹质于秦,归                        亡:逃亡

B.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口              灭口: 杀死

C. 太子席而请                                避:离开

D. 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樊将军亡秦燕      ②有如此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①谓太傅鞫武曰      ②孰能讥之乎

C. ①然后可图也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①光不敢乏国事也    ②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④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 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 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B.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C.哙拜(道歉) D.沛公起厕(往)

3.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 B.臣与将军力而攻秦(

C.沛公之参樊哙者也(chéng D.范增目项王(shuó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谢罪 B.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多次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不寻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而梁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浅阅读”趋势》)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    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愉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寻常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耐心等待……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下面是某市公安机关一则公告的部分文字,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本市公安机关警告广大市民:踏青活动要尽量避免进入市区沿江地段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如果进入市区沿江地段踏青,要服从执勤民警的命令和引导,设若遇到突发情况,请赶紧向民警求助;另外,建议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慎重参加踏青活动,防止因人多出现意外。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不准确的一项是(  )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自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A. 人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B. 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

C. 借他人炫耀自己不可取。 D. 指出别人的缺点要委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仗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庭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备受关注。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短歌行》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

(3)在《归园田居》中,作者写远景,极目远眺,看到宁静的村庄中袅袅炊烟融入暮霭:____________________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502/35971) 首页 上一页 2497 2498 2499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