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大数据能够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分析人们现在的行为状态,并预测人们未来的活动轨迹。数据的开发和共享也成为信息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与个人相关的数据往往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和隐私,甚至涉及个人的敏感信息和核心隐私,一些机构也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因此,数据开发和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数据开发和共享的过程既涉及数据的流转,也涉及个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同时,个人信息还可以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如果不加以规范,一旦数据共享行为失控,就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因此,有必要对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设置专门规范,加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的保护,促进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应在坚持保护个人基本信息权利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开发和共享。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信息被收集者同意。知情同意是信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支配权的具体体现,这种支配应当是一种独占性的支配。这种支配的效力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的初次收集方面,也应当体现在数据开发和共享行为中。也就是说,信息收集者在初次收集个人信息时,原则上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其在共享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时,同样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这是因为,信息权利人允许信息收集并不等于允许信息共享。 因此,数据开发后再次共享的,如果涉及个人信息,应当获得信息权利人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信息无论与谁共享,在共享的范围内,都应当经过信息权利人的知情同意。除信息权利人对信息共享者有特别授权外,信息共享者对相关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不得超出被明确授予的权利范围。如果信息权利人没有对共享后的信息使用作出单独授权,那么,信息共享者所获得的利用信息的权利不得超出信息权利人初次授权的范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信息权利人控制其个人信息流通权利的尊重。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除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应当遵循最小化使用原则。这就是说,从事某一特定活动,在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个人信息时,尽量不使用;在必须使用并征得信息权利人许可时,尽量少使用。 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以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也要注重保护信息权利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权利。既不能因为过度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而限制数据产业发展,也不能为发展数据产业而不考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企业在进行数据开发和共享时,应对相关数据是否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进行必要审查,遵循法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一般规则。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既充分保障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权利,也为数据的利用、流通等提供便利,以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2019年07月23日《人民日报》王利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将成为一个蓬勃兴起的产业。 B. 从相关的大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个人的身份、财产、消费习惯等有用信息。 C. 个人信息在初次收集时应当征得个人的同意,而分享时就无法征得同意。 D. 数据开发和共享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经同意许可后,应该尽量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2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开发和共享数据中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B. 第3~5段论述数据开发和共享过程中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遵循相关原则。 C. 末段指出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两者不能偏废,要探索新办法。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的开发和共享对经济运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对个人影响很大。 B. 个人信息通过共享被多次加工、利用,这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或不当使用。 C. 某装潢公司买到购房者信息,向他们推销房屋装潢方案,这是对信息权利人的不尊重。 D. 可以探索建立明确的数据保密等级与公开等级,它有利于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和共享。 
  | 
	                        |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幸福是轻松愉悦的体验,是对已经拥有的满足,是历经世事后的领悟……幸福源于简单,幸福源于感恩,幸福源于奋斗……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也要学着为别人的幸福让路。 
  | 
	                        |
| 
		                             下列与《红楼梦》中判词所对应的人物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4)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A.王熙凤 秦可卿 贾探春 李纨 B.贾探春 秦可卿 李纨 王熙凤 C.秦可卿 王熙凤 李纨 贾探春 D.贾探春 王熙凤 秦可卿 李纨 
  | 
	                        |
| 
		                             下列《三国演义》章回标题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②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③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④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 
	                        |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2019年12月6日,为期3天的首届中日旅游论坛在日本山梨县北杜市落幕。论坛上,双方围绕尽快实现中日政府间达成的均衡扩大两国人员往来、争取尽快突破1500万人次的目标,就两国旅游业界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动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强化两国地方省市间互访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梦想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火炬。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 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点燃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澎湃伟力,汇聚成昂扬奋进的时代旋律。为了这个梦想,近代以来,使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萦,几代仁人志士为之上下求索,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实现的今天。 辉煌成就是逐梦路上的生动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壮观场面还如在眼前,70年 所铸就的辉煌成就,激扬起亿万人民无尽的自信与豪情。扬鞭策马征程急,放眼神州气象新。有光荣的梦想,才有伟大的成就。时光记录着中国的强国之路,也见证着复兴梦想的不断生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持续 注脚 筚路蓝缕 B.持续 注脚 栉风沐雨 C.连续 注释 筚路蓝缕 D.连续 注释 栉风沐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这个梦想,在近代以来,使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萦,几代仁人志士为之上下求索,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实现的今天。 B.为了这个梦想,在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萦,几代仁人志士为之上下求索,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实现的今天。 C.为了这个梦想,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萦,使几代仁人志士为之上下求索,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实现的今天。 D.为了这个梦想,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萦,几代仁人志士为之上下求索,终于走到了最为接近梦想实现的今天。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⑶《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京口月夕书怀 (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林景熙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感怀之作。应当是宋亡之后的作品。 1.下列对《京口月夕书怀》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醒,从身边环境写起,给读者描画出一个深夜对孤灯而闷坐的诗人形象。 B.颈联集中写景,既呈现出环境的混沌一片,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感受。 C.尾联再回眼前之景。作者以“雁叫霜”收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此诗以“山风吹酒醒”开端,再用“淮天雁叫霜”收尾,整首诗自然连贯、结构完整。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主要情感。 
  | 
	                        |
| 
		                             下列对课内诗歌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裕典故,把自己与历史英雄人物作对比,表达对英雄的追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心境。 B.《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C.“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用“灰飞烟灭”四字凸显周瑜指挥自若的形象。 D.《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对仗工整,所选意象典型且两两相合,展现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息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於是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①,常与田氏有卻。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於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馀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於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简公曰:“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於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亲於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索隐》及清梁王绳《史记志疑》都认为子我就是监止,司马迁误为二人。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B.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C.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D.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与田氏有卻 嫌隙 B.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 往,到……去 C.需,事之贼也 盗贼 D.简公出奔 逃跑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齐简公为何最终败亡?请简要说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