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不朽的诗人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是啊,菲尼阿斯·威尔奇博士说,我能使那些古贤起死回生。

他有点醉了,不然他不应该如此胡言乱语。当然,一年一次圣诞节之夜,多喝点也是应该的。

斯各特·罗伯特生,某大学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放好酒杯,朝左右溜了一眼,看看有没有人听见他们谈话。

我这话是当真的。不只是鬼魂,肉体我也能召回来。

我从来没想到这种事竟然是可能的。罗伯特生一本正经地说。

为什么不可能呢?不过是简单的时间转换吧了。

你指时间旅行?这有点太————离奇了吧?

会者不难嘛。

哦,怎么做呢,威尔奇博士?

你以为我会告诉你?物理学家板起面孔说。他迷迷糊糊地四下找酒喝,但找不到。他说:我召回不少人。阿基米德、牛顿、伽里略真是些可怜虫。

难道他们不喜欢我们这儿?我们的现代科学使他们着迷了吧?罗伯特生说道。他对这次谈话越来越感兴趣。

不错,他们很着迷,尤其是阿基米德,我用学过的一点希腊文向他解释了一些东西后,他真乐得发狂了,可是,不…………”

出什么岔子了?

文化不同,他们不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感到孤独,成天担惊受怕,我只好送他们回去。

真糟。

是啊,都是伟大的灵魂。但缺乏灵活性。不是那种能包容万象的灵魂。所以我试了一下莎士比亚。

什么!罗伯特生叫起来,这下击中他的要害了。

别嚷,小伙子,威尔奇说,不雅观。

你说你把莎士比亚召来了?

不错,我要找一个能包容万象的心灵,找一个知人知世,能和与他相隔几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有莎士比亚能做到,我有他的签名,一个纪念品。

你带着呢?罗伯特生,眼睛爆了出来。

就在这儿。威尔奇把他的背心口袋一个个摸过,啊,这就是。

他把一张名片递给讲师,名片一面印着l·克菜恩父子五金批发公司,另一面潦草地涂着willmshakesper

罗伯特生简直神魂颠倒了。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不象他的那张画像。秃头,胡子挺难看,满口土腔。当然,我花了最大力气设法使他喜欢我们的时代。我告诉他,他的剧本我们钦佩得五体投地,至今上演不衰,我们认为这些剧本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可能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品。

好,好,罗伯特生气也透不过来地说。

我还说,人们对他的剧本写的评论多如牛毛。自然,他想看看,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

怎么样?

哦,他入了迷。当然,他不懂那些现代用语,也不知道十六世纪以来发生的事情,但我帮他解决了。可怜的人,他从来没想到受到如此对待,他不断地说:苍天保佑吾!五个世纪,什么东西榨不出来?我想人们可以从一块破抹布中拧出一场大水。

他不会说这种话。

为什么?他写剧本落笔千言,他说人生有限,非得须臾必争不可。他用六个月时间写了《哈姆雷特》。老故事,他只是拂拭了一下。

就象擦镜子一样拂拭一下,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

物理学家没理他的碴儿。他看到几步远的柜台上有一杯没喝过的鸡尾酒,就横着移过去。我告诉这不朽的诗人,我们大学里教莎学课。

我就教莎学。

我知道,我给他在你的夜校班上报了个名。我没见哪个人象可怜的比尔一样急于了解后世对他如何评价。他很用功。

你让莎士比亚上我的课?罗伯特生哑着嗓子说道。哪怕这是教授的醉糊涂活,也叫他够吃惊的了。不过这恐怕不是醉话。他想起来有一个人,秃头,说话挺奇怪……”

当然没用真名,威尔奇博士说,别管他用什么名字了。我犯了个大错误,可怜的家伙。他已经抓住了酒杯,正对着酒摇头。

为什么是错误?出了什么事?

我只好把他也送回1600年去,威尔奇愤怒地吼叫起来,你以为一个人能受得了多少侮辱?

你说的是什么侮辱?

威尔奇博士一口干了那杯鸡尾酒。你,你这呆瓜,你给了他一个不及格。

注:这是莎士比亚自己的签名式,与现在通行的拼写法williamshakespeare很不相同,莎士比亚的手迹保存至今的只有他的三个签名。  比尔,莎士比亚的名字威廉的昵称。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威尔奇博士是一个热衷于幻想,深谙起死回生之术,喜欢故弄玄虚并爱打抱不平的一个人。

B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罗伯特生为人处世谨慎,对奇幻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C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细节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小说的情节在对话中跌宕起伏。

D“就象擦镜子一样拂拭一下,”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这里的“愤怒”既是对莎士比亚创作态度的不满,也是对威尔奇博士的诋毁不满。

E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这让我们想到有不少的作家在解读自己的作品时往往和批评家的解读大相径庭。这也告诫我们读者,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不确定的因素,但尊重作者和当时的时代是关键。

(2)小说以“不朽的诗人”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3)简要概括斯各特·罗伯特生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这篇小说段落都很短小,以对话为主,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比较法突出表现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题。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从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旌阳,山名。
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项是    )(3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                        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斟酌:仔细地比较。
2.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B.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C.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D.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王昭

[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1.下列对文言文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 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2.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D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3.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B.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他们无能生动表现。

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学习能修身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5分)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B.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C.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D.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心理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远了。

 

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副是七字联,一副是十一字联。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6分)

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数息各分南北路       三篙频送往来人

(1)题毛笔店联:

上联:                                   

下联:                                   

(2)题渡口联: 

上联:                                   

下联: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学习,我知道19世纪有一场大争论,就是光怎样在真空中传播。________令人惊奇的是,直到如今,物理学家对这一难题仍然没有作出真正的回答,但数十年来,我们却对这样的思想习以为常:即使没有什么媒质,光照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需要空气,水波需要水,而在真空中却没有可以使光波动的东西,人们对此深感疑惑。

但是,如果光是波的话,那就需要一些使它发生波动的媒质。

没有使光波动的媒质,它怎能成为波呢?

然而,实验却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以太并不存在。

实验毫无疑问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捏造出一种所谓的以太物质,这种物质作为光的媒质而充满整个真空的空间。

A. ⑤①⑥④②③    B. ①③⑤⑥④②

C. ⑤②①③⑥④    D. ①②⑤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朝鲜执意发射卫星的行为,加剧了半岛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B.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 去冬今春,频发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应引起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D. 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499/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494 16495 16496 16497 16498 16499 16500 16501 16502 16503 165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