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青睐     胚胎        无可厚非         悄无声息

B. 经典     苍桑        对症下药         一目了然

C. 文身     先妣        姗姗可爱         稍纵即逝

D. 枕藉     盘据        因地制宜         恰如其份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长篙(gāo)     漫溯(sù)     木屑(xuè)   忸怩不安(ní)

B. 喋血(xuè)       攒射(chuán)    浸渍(qìn)   长歌当哭(dàng)

C. 解剖(pōu)     租赁(lìn)    修葺(qì)    叱咤风云(chà)

D. 揪心(jiū)     瞋目(chēn)   作揖(yī)    博闻强识(zh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成都几处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引发大家关注和议论。有人认为此举表现了年轻人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尊严,是维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可圈可点,应予支持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也是排外、封闭、保守思想的体现,中华民族历来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才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况且区区几个洋节日又岂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自信呢?对这些大学生们的做法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得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验车的全部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绝望的时候,别忘你手里有一半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有益的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新构建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④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 ④①⑤②③    B. ③②⑤④①    C. ②①④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 失败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

C. 大气中臭氧层变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排放大量氯氟碳物质造成的。

D.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遭受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雪灾,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②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了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杯酒释前嫌。

③你这个人究竟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④汉代名将——陈汤,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叛乱,功业自不必说,可他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惨结局。

⑤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⑥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时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因为读书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读书人需要具备一种品质,阐释这一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凝聚暂歇之后突然变得激奋昂扬,表现激奋昂扬这一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

E.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4406/35971) 首页 上一页 14401 14402 14403 14404 14405 14406 14407 14408 14409 14410 1441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