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干,宇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于也。”因命受业朱熹。千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遵以其子妻干。宁宗即位, 熹命干率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 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 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痒序,先救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祜观。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挟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 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 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后同 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豐豐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上衣和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B.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C.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嘉始归

D.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法"在文中相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家法”有时也专指治家的礼法或者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

B. “母忧”,指遭遇母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也叫“丁双”,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C. “痒序”源自夏期,盛于三代,原是古代的中央官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汉书·董仲舒传》;”设痒序以化于邑。”即言通过学校教育教化人民。

D. “乞祠”也称“请祠”,原指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不理政事,以享受其俸禄。后泛指官员白请退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干才华过人,深受刘清之赏识。受刘清之引荐,经家长同意,他才得以受教朱熹门下。因勤学刻苦、学业突出和谦恭守礼,深受朱嘉青睐。并最终成为朱熹的女婿和衣钵传人。

B. 黄干先后担任临川县令、新验淦县令、安庆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勤勉治政,开仓济民,灭蝗防灾,犒劳百姓,兴修城防,抗洪备战,赢得百姓爱戴。纵观其事,堪称政绩突出,政声极佳。

C. 黄干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将教诲百姓作为首要事务;他尊重文人,在风栖山修造房屋,供四方之士居住;他发展宗教事务,曾主管武夷冲祐观,修立庸、程、游、朱等人的祠庙。

D. 黄干是一位优秀的学者,通观其一生,无论是自幼求学,还是丁忧守庐,或是晚年退休,都不曾中断修学。他讲经析义,著书立说,门人众多,为自己赢得美誉,也对后学影响很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落于水,生妆者黄父也。”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夜读周庄

许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白天的周庄的伤感之情。

B. 作者写白天的周庄惜墨如金,语言简洁;而写夜晚的周庄则浓墨重彩,精心选取了夜晚的街道、灯笼、小桥来表现周庄本来的特点。

C. 文中写周庄的桥表现了周庄的水乡特色,也写出了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1)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3.周庄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游览,却也因商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一定了解,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误解、曲解。因 此, 当前 迫切需 要为“一带一 路”倡议构建健康话语,以消除对“一带一路”的各种误解、曲解。那么,什么是健康话语?

健康的话语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中国的一揽子经济计 划,而是一个开放性合作性的经济发展倡议。因此,要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要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中国所构建的“一带一路”话语应该是沿线各国都能接受的话语,而且不能建立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战略资源的争夺和利用之上。如果把某些国家视为“战略支点”,而“ 支点”就意味着是被利用的 工具,利用者和被利用者显然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形下,这些国家不仅会反对“一带一路”,甚至还会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围堵。。

健康话语要有利于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会。“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不是中国一国的话语,应该是 沿线国家共同的话语。因此,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当考虑沿线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沿线各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非常复杂, 仅从中国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很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在历史传统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冲突。“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应建立在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多样习俗的基础 上。

健康话语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一带一路”的话语不能从中国获利的角度来构建,而要从共同受益的角度来构建。不少人往往会强调中国在沿线各国的投资情况,很少甚至不会谈到沿线各国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实际上,在“一带一路”既有合作的项目中,既有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也有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的项目。尤其是在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科技项目。相反,那些低端产业的合作非常少。然而,我们很少看到这方方面的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而看到的大多数是关于中国对一些国家的资源型产业的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世界舆论。实际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所有项目合作,秉承着共赢的原则,而不是充满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大棋局。

只有健康的话语才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反之则无助于“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的落实。

(摘编自胡键《“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构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支点”突显的是不平等性,打造“战路支点”的话语有可能激起船线国对“一带一路”的坚决反对。

B. 可能造成治线国对“一带一路”产生对抗的因素,就是我们在构建话语时完全脱离沿线国的历史与文化。

C. 低端产业的投资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经济发展没有益处,相较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要逊色很多。

D. 零和博弈,充满着竞争性,一方面的收益即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不能促成双赢局面的形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构建“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迫切性引出设问,然后从三个角度对健康话语的概念作出解读。

B. 文章以沿线国对“一带一路”可能不了解,甚至误解、曲解为立论前提,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立论目的。

C. 文章紧扣促进与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这一核心对健康话语进行阐述,层次分明,内容较紧凑。

D. 主体三段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健康话语展开朗述,说理较透彻,并透露着一种国家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揽子经济计划,是封闭性的,如果推行此类计划,将不利于处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

B. 只有构建健康话语才能更好地被各国接受,但它的构建并不要通过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

C. 如想达到促进与各国合作之效,则不能以中国获利为目的,而应本着共同受益的原则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D.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单方投资行为,而是中国与沿线国的相互投资,因而话语的构建不应进行片面强调。

 

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我国各级各类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很多,如:传统戏曲(京剧、豫剧、越剧、昆曲等〕、民间舞蹈(藏族舞、新疆舞、朝鲜舞、 蒙古舞等)、传统音乐游戏(对联、相声、古琴艺术、皮影戏等)、传统手工艺(宣纸、年画、剪纸、空竹等)……请就你熟悉或关注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对他(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赏析。

②《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一定会带给你诸多的人生启迪。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③《论语》中有很多内容谈及学习问题,请试举两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钩新月天如水

(1)桐乡石门镇,缘缘堂。

(2)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将手肘支在方桌上,将身体舒展成他穿棉袍时的闲适样子,望见 了江南初冬依然绿影婆娑的院子,绿影婆娑的时光深处慢慢出现了 一些声音和画面——春 天里两株开满花的树下,跑过几只小鸡,有燕子呢喃;夏日午后门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傍晚 的芭蕉树下,摆起了客人小酌的桌子;花坛边洋瓷面盆里游着一群蝌蚪;秋夜各个房内亮着 夜读的灯;冬天炭炉上的普洱茶,廊下的一堆芋头,屋角的两瓮新米酒,火炉上烘着的年糕, 都散发着袅袅香气……我听见他的笑声混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如同大提琴混在童声合唱里。 忽然,笑声听起来有点吃力,是他在太阳底下吃冬舂米饭出汗解了衣裳,正从秋千上抱下老 三或老四,说,在面盆里,小蝌蚪永远不会长成青蛙的,来,我们送它们回家!

(3)这些场景,是缘缘堂的主人——丰子恺先生漫画里的场景,也是他《缘缘堂随笔》里真实的生活场景。而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4)我将目光收回,落到了桌面隐隐发亮的木纹理上,肘关节与桌面接触的一小片肌肤上,有一丝隐隐的温暖。这是错觉,错觉还牵引着我闻到了他略带烟味的呼吸,一个眼神睿智、端庄平和的白发长者立在了我的眼前。寒风中他身穿黑棉长袍,头戴黑棉帽,棉帽上队趴着一只黑白色小猫。

(5)民国大师无数,而丰子恺是难得的一位德才兼备的艺术家、教育家。沿着他一生的脉络探寻,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丰子恺出生于一个有染坊、有良田的大户人家。阳光雨露没有宠坏那个叫“丰仁”的孩子,反使他成长为知书达理、谦恭好学的少年。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正式更名为丰子恺,也遇到了生命里十分重要的两位大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师〉、夏丐尊。他们之间长达一生、直抵灵魂的情缘,给了他深远的影响。他的婚姻虽是媒妁之言,夫妻竟一生恩爱,生死相随,育有七个子女。这一切因缘,造就了他“风光霁月”般的人格。

(6)在与他同时代挚友们的记忆里,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7)巴金说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叶圣陶说 “子恺的画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郑振铎说自己为丰子恺所“征服”。第一次见面,“他的面貌清秀而恳挚,他的态度很谦恭,却不会说什么客套 话”。朱光潜在《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里说:“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 和气的风度……而事情都不比旁人做得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

(8)丰子恺的画,重于身边平凡事,如姐姐缝衣,弟弟上学,大人醉酒,娃娃捉迷藏,燕子做 窝,蚂蚁搬家,孩童用两个蒲扇当自行车骑,也有描绘将一个个孩子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针砭时弊的题材。人间万物,在他的笔下是小可爱、小情趣,又是大悲悯、大气象,深得人心。

(9)他的代表作《人散后,一钓新月天如水》仿佛就是他人画合一的写照:简沽,平和,澄静,深邃,阔远。

(10)1927年初秋,二十九岁留日归来在上海教书的丰子恺恳请李叔同为寓所起名。李 叔同让他在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字,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 供桌上抓阄。奇妙的是,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便取名“缘缘堂”。后来无论迁居哪 里,他都把李叔同写的“缘缘堂”匾额挂在家里,“犹是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1933年春 天,在母亲的心心念念下,丰子恺用稿费在故乡的梅纱弄里,自家老屋后建好了一幢三开间 砖木结构的高楼,加之前后两个小院,一个极具深沉朴素之美的“缘缘堂”诞生了。

(11)搬家那天,热闹如戏场。丰子恺充满深情地写道——“我们住新房子的欢喜与幸 福,其实以此为极!” “民国二十二年春日落成,以至二十六年残冬被毁,我们在缘缘堂的怀 抱里的日子约有五年。现在回想这五年间的生活,处处足使我憧憬”。除了偶尔往返于沪杭 等地,他大部分时间都与全家老小住在缘缘堂,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神奇的小院见证了天 真如孩童、深邃如老者的一代大师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五年后, 幸福和缘缘堂一起,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乌有。

(12)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是抗战时期丰子恺一家辗转逃难于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 川等地的写照,而一个个噩耗追随着他的脚步接踵而至——1938年1月,他在江西逃难时, “缘缘堂”被炮火夷为平地;1942年他在重庆避难时,“慈父”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战争结束 的次年,战乱中一直与他通信在精神上支撑着他的夏丐尊辞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3)文革中,他因散文《阿咪》获罪,一家人住的日月楼被安置进了四五家人,丰子恺只 得睡在连接阳台的走廊上,用棕绷搭个小床,棕绷太短,便在脚那头放个凳子,蜷缩着睡。小 床边摆一张小方桌,就是他的书桌。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一钩新月静静陪伴二由蜷缩的身 影。如此境地,他却说“天于我,相当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他完成了 弘一法师的遗愿、师生间灵魂的相约——《护生画集》。

(14)“我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 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萦心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实业问题……孩子们呢 ……弄得像机器人一样。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故深通的老人了。”

(15)时光隧道里传来了他的话,振聋发聩。

(选自苏沧桑同名散文,有删改)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风雾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文中指开阔、复杂、多变的性格。“霁”读 “qí”。

B. 针砭时弊: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砭”读“biān”。

C. 辗转:反复不定,翻来覆去的样子。“转”读“zhuǎn”。

D. 蜷缩:身躯蜷曲紧缩。“蜷”读“quán”。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缘缘堂是丰子恺最喜爱的居所,在这里有他快乐的时光,而日月楼则是他的伤心之所,文革遭遇让他刻骨铭心,无法释怀。

B. 丰子恺在缘缘堂的生活是幸福的,五年间他完成了近二十部著作,然而缘缘堂被毁、 流离失所的逃难生活和两位尊师相继辞世,让他感到很无助。

C. 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描绘丰子恺的生活场景,叙述丰子恺的人生经历,自由直接,像是 与读者面对面的叙谈,仿佛亲眼所见。

D. 文章的语言简洁干净,朴实无雕琢,将丰子恺的多彩人生向读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 表达了对丰子恺的敬仰之情。

3.解释画线的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缘缘堂则是他曾经的现实家园和精神乐园。

②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

4.文中插入挚友们对丰子恺的评价,有何作用?

5.这篇怀人散文是从哪些方面组织材料记述画家丰子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语句。

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⑥我决起而飞,______。(庄子《逍遥游》)

⑦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⑧群臣吏民,______,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①。那堪玄鬓②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闪犯。②玄鬂:指蝉。古代妇女的鬂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听着蝉在秋日里长吟,狱中的诗人更加深深挂念自己的朋友了。

B. 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那堪”和“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C. 颈联写秋蝉处境艰难,言自己所处政治环境恶劣,仕途多舛,言论受到压抑。

D. 尾联写没有人相信秋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也没有人相信诗人,肯为他雪冤。

2.下列诗句采用的手法与“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绥,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 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 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近知远,以今知 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知天下之寒, 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 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 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 断,不期乎馍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骐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堂下之阴        审:审察

B. 使人先澭水        表:做标记

C. 相反也          务:追求

D. 从其所者人水求之  契:符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人或益          向寿民

B. 近知远        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 知天下之寒士    剑不行

D. 契其舟          其子岂善游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惊而坏都舍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B.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人们期望好剑能斩断东西,不期望它是镆铘那样的名剑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就是我掉下去的宝剑

D.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②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王之法不可用,一是为先王之法变了样,二是因为先王之法过时了。

B. 制定法律,要依靠道家学派的学者,他们往往能够以远知近,以今知古。

C. 古代七十一位帝王,都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客观需要来制定法律的。

D. 本文观点鲜明,论述逻辑严谨,破立结合,反映了先秦法家的历史进化观。

6.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文中讲了“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寓言故事。请分析三个故事分别论证了怎样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春秋时,吴王夫差在角直古镇枫村建了一个梧桐园,它是苏州园林的开山作之一。。

苏州后来成为举世公认的“园林之城”,主要还是文人带来的文气。有人干脆把它称为 文人园林。想想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先后在此为官,政声虽不显赫,但留 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开创了一代文风;到宋代,范仲淹、苏轼、欧阳修、陆游、范成大等,都有 诗文赞美苏州;明代苏州出了唐寅、祝允明、沈周、文徵明等大画家。所以苏州园林的出名, 诗歌与书画的作用功不可没。

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相依相生、水乳交融。它与诗词书画一起,汇成园林 的文脉。昆曲的骨子里,一是雅,二是糯。有时,曲境就是园景,而园景又通曲境。中国人看 景,往往带着自己的审美感情,一个园林的建筑物,看起来是物质的,其实更是精神的。它是 精神的物质,也是物质的精神。“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这句词中,最精 彩的是一个“人”字,是那个脉脉含情的人,点活了园林的“睛”。由此,园林的格局,不光因 了情感,更由于人格、风骨的因素,成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依托与延伸。

苏州园林纯属私家,不沾皇气,其核心体现是归隐文化。园子的主人,或是当官者被贬, 或是当权者下野,或是年长者告老还乡。一般地讲,古时为官者一有文化,二不缺钱。那山 林野趣,是古人最向往的,但要真让他们搬进深山老林,又太清苦;享得清福,没了洪福。而 把真山真水请到自家宅邸里,只能在画卷上体现。但是,文人与工匠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 南宋绍兴年间,《营造法式》重刊于平江,对彼时建筑起了一定影响。到了明代,苏州香山一 带的匠人获得参加营建两京宫殿的机会,眼界和技艺手段都有提高。著名的建筑家蒯祥就 是香山人,他设计并参与建造了北京的故宫,连天安门,也是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早 期的苏州园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是园子的主人在“基本建设”刚搞完的时候,就把一些 文人雅士请来把脉,饮酒赋诗、题匾撰联,意见当然要提的,好的主意便融到往下造的亭台楼 阁中去了。造园的专著也应时而生,明代计成的《园冶》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园林专著,文字 好,又实用,插图也很精美;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写了一部《长物志》,他说的“长物”,最早系 晋人首提,其含义,乃多余、奢侈之物。透过对这些美器、美物的不同消费方式,我们看到了社会对精英和大众如何进行划分,那种晚明时代的风雅,对后世的园林、住宅、建筑、生活,是 有较大影响的。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是宋代的沧浪亭。宋代的苏舜钦被罢官后南游姑苏,见府学的东面草木茂盛,附近还有一块池馆荒芜的废地,乃是吴中节度使孙承佑的旧邸,遗意意尚存,苏舜钦便买地建亭,名曰沧浪亭,意出《楚辞·渔父》。后世官场上的文人,把渔父当作归隐山林的一种代称。此后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是在“隐”字上做足文章,而曲折委婉、含而不露 便是它的不变基调。

(选自徐风《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有删改)

材料二

苏州的园林,是给自己享受的,扬州却不同。早先它比苏州牛,远的不说,光是在唐朝, 它的地位就是今天的大上海。大运河的开通,把运气给了扬州。皇上动不动要来,还有一拨 拨的达官显宦,文人当然也不落后。杜甫当时还是一介寒儒,听说扬州遍地都是发财的机 会,也想搭个顺风车,可惜最终没能成行。关于杨州,他只留下一句诗:“商胡离别下扬州”。

扬州的园林,当初都是有钱的富商建的。这里要提一下盐商文化对它的影响。盐商文 化对江南的昆曲、园林有孕育作用。腰包肥满的商人们,好宴游,逐古董,兴园林,狎优伶,不 乏醉生梦死。或许,起先这个暴富的阶层纯粹是为了玩。据说,当时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 地方政府不堪承受巨额的费用开支,需要盐商们凑份子加以解决。不过,要商人掏银子,也 不是那么容易,钱用在皇帝身上,总要得点实惠。比如,捐个官做做,哪怕弄个虚衔也好。于 是,在园林的设计上,与文人士子的想法完全不同。豪华,必须豪华。皇上一高兴,随口给个“候补知府”之类,蛮有可能。土鳖们没有去过皇宫,在他们的想象里,皇上的尿盆子也是金的。既然园子是给皇上享受的,那当然得有皇家气派。皇上又不会在这里住一辈子,把皇上住过的行宫作为自己的交际场所,岂不美哉!因此,高敞华丽、错彩镂金,那也是必须的。商人们并非不要“诗情画意”。文人的意见,比如杨州八怪之类,也不是不听。大凡造园,必有清客在侧。所谓清客,其类不一,不但有文人、画家,应该还有笛师、曲师、山师等。不过,富商们大抵来自徽州一代,梦里故园,家山历历,绝对不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正如他们的胃口, 不喜欢苏州的甜食。那些入园的诗文与书画,与苏州的吴门派比,硬朗、豪放、沉厚,慢慢地, 这些都变成了扬州园林的风格。

豪华的园林,太需要娇艳的花卉来点缀。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干湿得宜,兼有南北两地的长处,花木易于繁滋,而牡丹、芍药、尤为茂盛,一到花季,到处蝴蝶飘飞,牡丹芬芳。扬州本地,并无太湖石,但盐商们有的是船,叠石所用的石材,用栽盐的大船,一路浩浩荡荡,近则取于镇江、苏州、宜兴一带,远则运自宣城、徽州、灵璧、河口等地,更有少量奇峰异石,从西南边陲万里迢迢弄来。这一点他们比苏州的文人厉害多了。钱不当钱、不惜工本这一点,也是苏州园森所不能比的。由此,扬州园林素以“叠石胜”,其中突出的个案,以雄伟而论,当推个园;以苍石奇峭论,则算片石山房;而小盘谷的曲折委婉,逸圃的询娜多姿,都是佳构;棣园的洞曲,中垂钟乳,亦为一般园林罕见。其中,个园的石师工匠们分别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让天下游客兴叹不已。

扬州园林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气势,却并未丢弃江南园林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古典雅致的特点。一座园林里,遮掩与间隔非常重要。“庭院深深深几许”,本身就是一种意境,瘦西湖以一片片的杨柳为遮掩,远远近近的厅堂、亭观、塔桥,在影影绰绰的柳影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一重重柳林,如一道道竹帘,虚实、显隐、浓淡、静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经典,在此得到淋漓的彰显。再说桥,如果说,苏州园林以曲拱桥为美,那么,扬州园林则以平曲桥为贵。它介于似桥非桥、似石非石之间,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虽属人工巧作,更有自然野趣。其骨子里,还是以“曲”为贵的中国造园理念。

(选自徐风《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有删改)

1.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最早的园林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吴国。

B. 苏州园林的建筑物寄托了文人精神,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C. 苏州园林一般都是一次完成,亭台楼阁、楹联匾额一气呵成。

D. 苏州园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的基调是受沧浪亭的影响。

2.材料一第二段中提到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两位——欧阳修、苏轼,请在下面横线处 补出宋代的其他四位。

(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

3.根据材料一,分条概括出苏州园林文气十足的原因。

4.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物志》中的“长”读“zhǎng”,与“别无长物”中的“长物”意思不同。

B. 曲折:“曲”读“qū”,与“曲意逢迎”的“曲”意思接近。

C. 家山历历:“历历”与“历历在目”中的“历历”都是清楚分明的意思。

D. 万里迢迢:“迢迢”与“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都是遥远的意思。

5.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扬州的经济发展,扬州园林主要是富商们营建的。

B. 扬州园林起初都是为皇帝下江南停住所建,后改为建园者私用。

C. 扬州园林里多用花卉点缀,一到花季,花开满园,芬芳四溢。

D. 盐商们将石材从各地运到扬州,叠石成景,风格多样,令人赞叹。

6.根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推断下列联语中最符合扬州园林特征的一项是

A. 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B.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C. 护研小屏山漂渺,摇风团扇月婵娟。

D. 峭壁削成幵画障,玉峰哨色上朱阑。

7.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不同点。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388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3876 13877 13878 13879 13880 13881 13882 13883 13884 13885 1388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