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下图甲表示细胞间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图乙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乙中的③表示的结构是受体

B. 图甲表明信号分子只能被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

C. 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③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属于自身免疫病

D. 若图甲中的①表示垂体细胞,则产生的信号分子②可能是促性腺激素

 

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元树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

B. 淋巴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C. 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受胰岛素刺激后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 甲状腺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两种激素协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

 

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

B. 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甲状腺细胞的分泌活动会直接受到甲细胞所分泌激素的调节

D. 若甲细胞为肝细胞,到饥饿时图中B端血糖浓度较高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可测出动作电位的大小

B. 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 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盐溶液,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

D. 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肌肉不收缩

B. 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a、c为兴奋部位

C. 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c

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下列有关人脑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B. CO2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也是体液调节

C. 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D.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大鼠的一些神经元在甘氨酸的作用下,膜上Cl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 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 Cl的进入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值变大

D. Cl进入细胞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_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11393/62980) 首页 上一页 11388 11389 11390 11391 11392 11393 11394 11395 11396 11397 113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