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将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恒定在上述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mg。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_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_____这一细胞器处理。

(3)若小鼠产生的抗体IgG与自身T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发生了特异性结合,此病属于_____

(4)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_____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A.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B. 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C.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在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呈现砖红色沉淀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①②过程,而不进行③④过程

B. 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

D. 如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在A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两种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B. 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a、c为兴奋部位

C. 兴奋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

D. 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酶即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D. ATP合成酶都存在于线粒体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结构图

B.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 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D. 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不务正业”的化学诺奖又颁给了生物学,2018年10月3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格雷格•温特(Gregory P.Winter)等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肽类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等方面的成绩。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使外源基因随外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同时,外源蛋白随噬菌体的重新组装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的生物技术。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如噬菌体外壳蛋白展示胰岛素蛋白原,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胰岛素基因前还要插入_____

(2)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

图示末端为_____,为使外源蛋白DNA序列能与其相连,外源蛋白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_____

(3)从物质基础来看,不同生物之间能够进行基因重组,原因是_____

(4)雷格•温特发明了“拟人化”和全拟人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并开发了制造人源化抗体以及在细菌中重组表达人源抗体的技术,这一技术解决了单克隆抗体传统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__________相融合的需求。单克隆抗体常应用于分子靶向治疗,其特点是_____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不敏感),感染后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已知幽门螺旋菌具有较强活性的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铵)。目前幽门螺旋菌是能够分离纯化培养的少数胃微生物之一。

(1)为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提取稀释液中分离得到幽门螺旋菌,应将稀释液样品接种在以_____为唯一氮源的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以_____法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2)如欲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旋菌,可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在培养过程中如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表明该菌落为幽门螺旋菌菌落。

(3)现将上述实验分离得到的幽门螺旋菌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布式肉汤基础培养液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需加入用紫外线处理1小时的6%马血清和混合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使用混合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选择紫外线而不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处理马血清的原因是_____

(4)若利用活菌计数法统计幽门螺旋菌的数量,计得的微生物数量往往比实际数_____,原因是_____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11358/62980) 首页 上一页 11353 11354 11355 11356 11357 11358 11359 11360 11361 11362 1136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