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衰老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景观植物的观赏价值和作物的产量品质有重要意义,对保护濒危物种和有文物价值的名木古树也有一定的影响。衰老植物的细胞结构、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其代谢水平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可以以一些生理指标作为筛选衰老相关突变体的依据。 (1)经EMS化学试剂处理野生型(WT)拟南芥种子,发现叶绿素荧光参数明显改变的植株E61,即为变异性状,通过以下杂交实验,对其亲子代荧光参数统计如下。
表1:WT与E61杂交子代表现型统计 (注:荧光参数:Fv/Fm;Fo:最小荧光量;Fm:最大荧光量,这是暗适应下潜在的最大荧光产量;Fv:可变荧光,Fv=Fm-Fo。) 表2:F2代性状分离统计
由此分析该变异性状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_______性状。 (2)科学家将该突变定位在1号染色体基因E上,分别提取WT和E61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如图1所示:
所以E61中基因E发生了由______导致的基因突变。 (3)为了验证E基因突变导致了植株荧光参数下降,获取野生型E基因,将其分别转入E61突变体和WT野生型植株中,分别检测其荧光参数发现_____说明E基因突变导致荧光参数下降,由此推测E基因与叶绿体或叶绿素有关。 (4)已知GUS基因可编码β-葡萄糖苷酸酶,该酶可在其表达位置将外源底物水解,出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蓝色)。为确定E基因的组织表达定位,请设计实验步骤:__________ 将植株与外源底物共培养,现象如图2,说明E基因主要在_________中表达。
(5)为了检测E基因突变对植株的生理特征的影响,实验者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①对野生型和E61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推测E基因可以______。
②在外源ABA(脱落酸)处理条件下,对WT野生型及E61突变体萌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4,发现E61对ABA_____。综上所述,推测基因E可能通过哪些途径影响植物衰老____
|
||||||||||||||||||||||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大多有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且患者神经元会发生“过劳死”。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酶切片段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其中一段会形成Aβ,因此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在Aβ上。然而针对Aβ研发的药物在近年均被证明无效,为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途径,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了解APP其他酶切片段(比如sAPPα)的生理功能。
(1)由于APP蛋白集中表达于神经元突触部位,研究者推测,分泌的sAPPα可能与突触部位细胞表面的_______结合,进而影响神经调节。经过筛选,发现sAPPα能与GABABR蛋白结合。为确定sAPPα与GABABR蛋白的结合区域,研究者分别构建了含_____、编码GABABR不同亚基的目的基因、一段特殊多肽(HA)的基因以及终止子的_________,转入细胞。 (2)将sAPPα加入实验组转基因细胞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去除培养基,利用特异性荧光抗体可分别标识出细胞膜上的GABABR蛋白不同亚基及sAPPα。虽然GABABR蛋白不同亚基的抗体较难获得,但研究者可用共转入细胞的_____________标识出细胞膜上表达的GABABR蛋白亚基,因为______________。根据图1实验结果,可知sAPPα仅与GABABR1a亚基相结合,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 (3)为研究sAPPα对神经元电信号的影响,在体外培养自身不表达APP蛋白的神经元,并在实验组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sAPPα,对比神经元电信号的变化(如图2),可知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显示,sAPPα通过图3所示途径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请结合图3内容,解释sAPPα的作用机理________。 (5)最终,研究者发现sAPPα中一个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APP 17mer)就具有sAPPα的生理功能。为验证该多肽在生物个体水平是否有效,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批正常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①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___________。 (6)本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
|
|||||||||
|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即可完成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 B. 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通常用卡诺氏液解离洋葱根尖细胞 D.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低于活菌数
|
|
|
近年来,原产于北美的美国白蛾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我国,严重危害树木及农作物,其主要在幼虫期取食,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集结成网幕,在其中集中取食;成虫期白天隐藏,不取食,晚上活动及交尾。研究发现在我国被入侵领地生存的孤独绒茧蜂寄生于1~3龄白蛾幼虫,聚集绒茧蜂寄生于中老龄白蛾幼虫,是其主要天敌。由此推断不合理的是 A. 美国白蛾入侵我国,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 美国白蛾与两种绒茧蜂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 美国白蛾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 摘除网幕、利用性引诱剂和天敌都达到起到防治目的
|
|
|
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四个孩子中基因型纯合的是Ⅱ1和Ⅱ4 C. 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RNA分子,其核糖核苷酸序列为(—UGCACAA—) D. 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
|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CD4+T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生产的趋化因子蛋白,这个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调查中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根据上述资料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的特异性攻击方式依赖于HIV和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 B. CCR5基因中存在的多个突变体能够有效抵抗感染以及阻止病情的恶化 C. HIV特异性识别并入侵CD4+T细胞后以二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 D. 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
|
|
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有含少量的DNA和RNA B.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通常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 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
|
|
已知果蝇中长翅与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和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的类型和比例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和分叉毛遗传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翅为显性性状。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子代表现型不一致的是______,一般情况下,如果子代表现型一致,可说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
||||||||||||||||
|
据图回答问题:
(1)A基因与______是非等位基因的关系。 (2)图1、图2两只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图1中的果蝇可以产生______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其中A、a的分离一般发生在______时期。 (4)若图2果蝇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卵细胞,则相应的次级卵母细胞同时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______的极体。
|
|
|
某人类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 个基因IA 、IB 、i 控制ABO 血型,A 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 、IA i ,B 血型的基因型有IB IB、IB i,AB 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 ,O 血型的基因型为i 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 和Ⅱ-5 均为AB 血型, Ⅱ-4 和Ⅱ-6 均为O 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Ⅱ-2 基因型为Tt 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2)Ⅰ-5 个体有_____________种可能的血型。Ⅲ-1 为Tt且表现A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若Ⅲ-1 与Ⅲ-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该女孩真为B 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