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和具体历史环境不同,爱国主义的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二 呜呼国民!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背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有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以上材料均引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领导禁烟运动 1843年,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发表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创办一批近代的工业、教育和国防事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事业 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思想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1895年,台湾爆发“反割台斗争”;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以“扶清灭洋”为旗号的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掀起反清革命高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临时约法》 1912一1922年,以“实业救国”为理想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请回答1~3题: 1.材料一、二中的两段话分别与材料三中的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期的爱国主义演进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分)
|
|
2010年4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一行90余人在赴俄罗斯纪念二战期间卡廷惨案的路程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下列历史事件与波兰直接有关的是:①马歇尔计划 ②东欧剧变 ③北约组织成立 ④华约组织建立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
|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
|
|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着”。李卜克内西批评德国统一后的 A.专制主义 B.铁血政策 C.民族主义 D. 军国主义
|
|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 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
|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中,呈现了如下一幅地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其研究成果的主题围绕着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 D.解放区的发展和扩大
|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