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俄和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材料三 1913—1940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1913年等于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到1937年苏联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上述变化?(要求只答政策和措施的名称,勿需展开阐述)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这一经济特点对后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早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其国际法依据有: ①《九国公约》 ②《开罗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雅尔塔协定》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
|
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 B. 德国在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退出了国际联盟 C. 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D.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经处于败退的局面
|
|
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到:“1945年8月6 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A. 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B.威慑苏联 C.验证核威力 D.攫取世界霸权
|
|
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定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英美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英美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
|
2008年2月,百余张未曾公开发表的重庆老照片,引起了文史界的震动。下图是新发现的一幅反映重庆人民上街游行的老照片,它可能拍摄于: A.1919——1922年 B. 1927——1931年 C. 1935——1937年 D. 1942——1945年
|
|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推动该同盟形成的事件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③ C. ① ③ ② ④ D. ③ ④ ① ②
|
|
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指: A. 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B.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C. 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 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
|
对以下两张图片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 伸张正义 B. 世界和平 C. 助纣为虐 D. 铸剑为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