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A.阐明了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6ec8aac122bd4f6e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58年山东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为改变上表中这种状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恢复国民经济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所依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6ec8aac122bd4f6e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年  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117/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112 62113 62114 62115 62116 62117 62118 62119 62120 62121 6212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