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  )

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B.因美国的阻扰而没能成功

C.使联合国摆脱了美国的影响

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会议坚信,本宣言和各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条款的实施,将使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从此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地在国际和平大家庭中起他们的作用。”这次会议(  )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D.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项举措有助于(  )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一个条约,该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国网新闻中心曾发表评论指出:“‘九二共识’虽只是一个用词符号……但其重要的部分则是两岸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内涵,即‘□□□□’。”这里□□□□处的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  )

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0059/68464) 首页 上一页 50054 50055 50056 50057 50058 50059 50060 50061 50062 50063 5006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