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他(梭伦)既然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他的法律,大家都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这说明(   

A.人亡政息将会危及雅典城邦

B.梭伦改革遭到大多数人反对

C.城邦领袖无权制定法律条文

D.法律一经制定具有至高权力

 

20世纪60年代初,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人们出于一种文化反应而宣扬孙悟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并使之成为普遍的主流意识。这种文化反应主要来自(   

A.阶级斗争激化             B.外交环境恶劣

C.自然灾害严重             D.文艺方针激进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C.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在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 年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694/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689 49690 49691 49692 49693 49694 49695 49696 49697 49698 4969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