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赵孝成王(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时,秦国出兵攻赵,赵求救于齐,齐国则要求以长安君做人质为出兵的条件。赵太后爱子心切,坚决反对。左师触龙于是劝谏太后。《战国策·赵策》记载了他们的对话:“‘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计短也。”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与西周相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

(3)综合上述问题,说明新变化出现的进步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改革内容

社会影响

改革性质

管仲

 

 

 

李悝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 政治清明

B. 经济发达

C. 民风强悍

D. 矛盾重重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时各国改革就整体而言主要是针对上层建筑方面的

B.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

C.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D. 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更加彻底

 

陕西吴起镇因与改革家吴起相关而得名。吴起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 限制贵族的权力

B. 奖励军功

C. 强化世卿世禄制

D. 严禁私门请托

 

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公元前4世纪,秦国变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

①国君权力集中

②人们对法家思想的认同感

③尚武的风气

④政治、经济、文化先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相比,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2131/68464) 首页 上一页 32126 32127 32128 32129 32130 32131 32132 32133 32134 32135 3213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