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读孔子的这段话,使我想到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思想不同的由来。……从孔子的时代直到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在现代人看来,孔子和孟子所住的地方都离海不远。但是在《论语》里,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孟子提到海的话也同样简短。他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也只是望海惊叹,并不比孔子好多少。

材料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不仅生活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之中,还生活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中。……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公元前480—前222年——和今日世界在很多方面都颇为相似。当时中国分裂为许多封建的小国。每个小国都把“耕战之术”作为国家的要务。最后,“七雄”中的秦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占优势,得以战胜其他六国,从而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政治统一。

材料三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是无法挪动的,地主阶级出身的读书人也无法离开土地。一个人若没有特殊的才能,他无法离开祖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他的子孙也只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成五种,即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虽不是家庭,却也可以被看做是家族关系的延伸。……中国的祖先崇拜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世代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一族人,他们追溯首先在这地方定居的祖先,敬拜他。祖先成为家族的共同象征……这样一个象征是必不可少的。

材料四希腊人就围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对照,中国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因为在这种制度之下,邦是用家来理解的。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但是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基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古代中国和希腊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古代中国和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由此可以得出

A. 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

B. 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

C. 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

D. 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

 

古代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人体各部分的样式制定出严格比例,这充分说明了古希腊人强调     (   )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C.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D.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最大差异在于

A. 肯定人的价值

B. 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 法律高于一切

D. 道德与人性的关系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 提倡妇女参政

B. 主张人民主权

C. 反对轮番而治

D. 重建道德价值观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是广受中国学子喜爱的名句,它的作者是古希腊的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 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B. 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 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D. 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

 

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理念论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希腊某哲学家对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甚为忧虑,于是他提出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德的观念。据此推断这位哲学家应是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 平等相待

B. 启发引导

C. 辩证思考

D. 逻辑推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756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7564 27565 27566 27567 27568 27569 27570 27571 27572 27573 275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