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两部小说——《飘》(1936年)和《逆性的安东尼》(1933年)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此时最畅销的杂志——《生活》(1936年创刊)则以精彩的摄影著称。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美国

A. 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 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

C. 文艺呈现逃避现实的趋向

D. 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 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C. 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D. 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A. 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B. 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下列最有利于“地球村”出现的是

A.

B.

C.

D.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 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 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 启蒙运动的深化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

俭。这些新教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A. 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

B. 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

C. 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

D. 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72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7262 27263 27264 27265 27266 27267 27268 27269 27270 27271 272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