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商业革命把西欧中世纪的那种半封闭的、半停滞的、地方性的、非盈利的经济体制改造成开放型的、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完全为了盈利的经济体制。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商业革命加速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化

C. 商业革命就是用商业取代农业

D. 商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状态

 

宋代的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主户或称税户,“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也”。主客户在户籍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当地的发展程度,主户所占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通常

A. 交通较为发达

B. 经济较为发达

C. 土地兼并较弱

D. 人口较为稀少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开始于隋唐时期

B.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

C. 它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D.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分配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产品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 夜市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

C. 古代王朝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北宋在政治上比唐代更为民主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抑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近千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 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B. 缓解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C. 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 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C. 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 苏联的建立与解体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抛出马歇尔计划

C.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 中国现代工业化体系初步建成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95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945 25946 25947 25948 25949 25950 25951 25952 25953 25954 2595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