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下列哪一选项中流行

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D. “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

A. 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 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 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 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

A. 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    B. 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C. 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 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 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 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读下列两图。唐代筒车发明和推广后,翻车却仍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并不重视

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迟缓

C. 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D. 翻车不仅可以灌溉,而且也能排涝

 

1938年,某实业家奉当局命令,将汉口的部分工厂迁至陕西宝鸡,圈地四百余亩,迁去纱锭两万枚,布机四百台,粉机约合出粉三千包……筹备经年,始获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业家经营纺织和面粉产业          B.日本加强了侵华战争内地攻势

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排挤            D.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破坏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54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535 25536 25537 25538 25539 25540 25541 25542 25543 25544 255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