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 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 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 “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 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A. 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B. 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D. 多哈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 包干到户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认为,考察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不稳定发展时期;1966—1978年,停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与“起步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有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③大炼钢铁运动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万里征途路不平,倾错误总横行。口口口口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 南昌起义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表明

A.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异常强大

B. 清朝统治者已经众叛亲离

C. 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干涉革命发展

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 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 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17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170 25171 25172 25173 25174 25175 25176 25177 25178 25179 251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