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下列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言论解释或评价最为合理的是

 

思想家言论

解释(评价)

A

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为民自正

“无为”是要求君主什么事情都不做

B

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伏尔泰:实行“开明专制”

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D

孙中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体现了民生主义中的“节制资本”

 

 

A. A

B. B

C. C

D. D

 

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这说明北宋

A. 社会秩序不稳定

B. 官吏腐败很严重

C. 司法与行政不分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这反映了唐代

A. 抑商政策崩解

B.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C. 科举制度完善

D.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元8世纪,波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往欧洲

B.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铜活字,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C. 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

D. 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 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题文)(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代以前,青海一直是坐落在藏蒙和中原边疆区域之间的行政归属既不甚明了,又不曾稳定的广袤之地。《丹噶尔厅新志·序》指出,其地“汉、蒙、番、回错杂其际……措治者颜称疲难”。西宁办事大臣雍正初年到任主理青海事务后,力协朝延,建立民族管理机制,并对青海及周边区域勘土划界,确定了青海在近现代中国疆域中的明确地域界限,使青海最终成为全国管理系统中行政区域之一。这一行政区划的确定对青海以及临边四周的行政区域之形成具有永久的影响力。乾隆时期对这些决策和变革加以巩国和确立。清代满族朝廷以国家政府的身份,在青海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力图创立一套全新的地方政治管理体系,和入关前满族吸取多元文化(例如藏传佛教及儒家汉文化》与民族人际资源(如入关前纳入满洲八旗的蒙、汉等民族)去建立一个新朝代之实践同辙同轨。昭示着为什么清代青海的地方治理可以使之形成清晰的疆域,一改前朝所难。

——摘编自贾宁《西宁办事大臣与雍乾时期青海多民族区域管理制度之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时期能够划定青海行政区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海行政区划建立的意义。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编撰

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

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44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435 24436 24437 24438 24439 24440 24441 24442 24443 24444 2444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