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5分)材料一 在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力。在此基础上,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老秀斯(17世纪)主张国与国之间战争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材料二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节选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三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1928年)

(1)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西方大国对战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9分)

 

(15分)材料一1791年宪法节选

……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的、不可剥夺的和不动移的;主权属于国民;任何一部分人民或任何个人皆不得擅自行使之。

……政府是君主制;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在他的统辖之下由部长和其他负责官员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在法国,没有比法律的权力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并且只有根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

——吴绪等选择《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十九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任何一个自觉地对待历史的人都会说,法国革命虽然被粉碎了,但它毕竟是胜利了,因为它为全世界奠定了曾是无法消灭的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基石。

——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1919年5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法国革命怎样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基石?(10分)

(2)为什么列宁称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基石“曾”是无法消灭的。(5分)

 

(15分)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俄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的资本主义关系成熟和过时的农奴制瓦解,构成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主线。社会劳动分工深化和国内市场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俄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终于使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徐徐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帷幕。

——张广翔《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一》

材料二:事实上,在1825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他(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0分)

(2)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更重大”。(5分)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就是交托给他的政权;一种必然永远不会终止的统治权,并且他由于这种权力才在《圣经》中不仅被称为神父而且也被称为君王;……这个王国的职务不是交托给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是交托给神父,以便使世俗的事务仍旧和神的事务有所不同:并且,特别是,这个职务是委托给祭司长、彼得的继承者和教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应当受他的支配,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因为,那些关心人生次要目的的人们,必须服从他这个关心最高目的的人,并受他的命令指挥。

──〔意大利〕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著《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著《神学政治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奎那的政治主张中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这与中国汉朝董仲舒的政治主张在内容和实质上有何相似之处。(10分)

(2)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12分)

(3)对比材料二、三,概括17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17世纪东西方两种相似的思潮在西方引发了社会变革,而在中国却没有,试分析其原因。(15分)

 

社会转型

材料一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25分)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 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15分)

 

诗文证史

某校高三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自学《现代史学名家》一课,小王同学对陈寅恪提倡的“诗文证史”方法特别感兴趣,查找到以下材料,并提出若干问题:

材料一   诗文证史法,或曰诗史互证法,即一方面以诗文或小说来证史,或补正史事的阙误,或别备史事的异说;另一方面,以史来证诗文或小说,或考证作品的今典,或寻绎诗文的通解。

材料二   以诗史互证,自推陈寅恪先生为最著。陈先生才思高敏,学养深厚,能就诗史曲折互证,成其新解。他说:“我之所以要搞唐诗证唐史,是因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很多错误。但唐代的诗歌则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实录,唐史的复杂性与接触面广这些特点,都在唐诗中有反映,成为最原始的实录。文章合为时而作,所以唐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摘自上师大古籍研究所虞云国《陈寅恪史学方法论》

问题:(8分)

(1)依据“诗文证史”法,如进一步探究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希腊的历史,你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哪些史诗的证史价值?(3分)

(2)除“诗文证史”的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证史方法并作简要介绍。(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诗文证史”这一治史方法?(2分)

 

大国崛起

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摘自《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问题:(13分)

请叙述英国自15世纪—20世纪初“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康熙王朝

情景一:主题——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他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主题——?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问题:(10分)

(1)根据情景一,你能从材料中汲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2分)

(2)情景二的诗词分别涉及哪些历史事件?(2分)

(3)参照情景一主题,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字数不超过10个)(2分)

(4)综合情景一、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对康熙帝的贡献作简要评述。(4分)

 

思想引领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Ⅲ教师教学用书》 岳麓书社2005年版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问题:(12分)

(1)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运动?两者指导思想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1分)为什么?(2分)

(3)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5分)

 

两宋繁荣

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亚洲史》中他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联系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

 

共25931条记录 当前(2393/2594) 首页 上一页 2388 2389 2390 2391 2392 2393 2394 2395 2396 2397 239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