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20分)在历史上,对于某些重大的问题,思想家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有类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为政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主题二孔教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分别指出材料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出现各自主张的背景。(12分)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李贽和伏尔泰对“孔教”的态度及其目的。(8分)

 

(36分)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一、文字信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依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二、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运用这一图片信息可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四个历史主题)。(16分)

答题示例

主题:国民大革命

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广告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

三、数据信息

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注:命题人对上述表格略有删改)

(3)通过对比材料中两个表格的数据,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越接近近代,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高。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请你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理由(注:只从正确和不正确两个方面考虑)。(5分)

四、实物信息

建筑被称作“凝固的历史”。如果你到美国华盛顿旅游,便会看到眼前三大建筑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4)结合眼前的三大建筑物所承载的政治功能,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概括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所反映的政治特点。(9分)

 

(26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国际贸易成为联系各地区、各国家的重要纽带,并对国家力量的消长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阅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_____地区转移到______地区(填写相应的字母)。(1分)

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对荷兰的影响。(6分)

 

(26分)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史中,权与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晚年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写道: “我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活了这么长时间,我看到的人都是追求贪欲的,……因而在我们没有追求到真、善、美之前,我们不得不追求法治。”

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都是贪婪自私的,对待贪婪自私的人我们无法用道德来完成约束,我们必须要靠法治,因此,法治就是为了防恶“当官的贪婪欲望比一般人更加强烈,因此为了对付掌握权力、贪婪心更大的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以权力制约权力。”

查理一世在受到法庭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我说在你们犯下更大的罪之前你们真该再仔细想想……况且,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的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法律篇》的治国思想与早先的《国家篇》

相比有什么变化?(5分)

(2)结合材料分析,亚_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柏拉图相比有何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思想家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构想?(6分)

 (3)查理一世的话依据的是什么理论?请代替审判官拟出对查理一世“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的回答。(6分)

(4)阅读下表,划分中华民国修宪状况的主要分期。(6分)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祁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范围内的宪法,说明其形成的背景和废止的原因。(3分)

中华民国时期修宪状况一览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阶段,概括巴西和中国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相似之处(6分)。简述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毛泽东同年关于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l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20早期的历史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影响。(10分)

 

(32分)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4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6分)

主题二 :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迈进

马丁 •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 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使用。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⑵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归纳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主题三:20世纪初想中国的思想交锋

长素(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则应之日: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然则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 指出在“论革命”的问题上康有为与章炳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讨论?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6分)

主题四:当代的文化迁移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中记述到:“(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崛起,以锐不可挡的态势,改变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统定位,史学著作也失去神圣的光环,从资政济世的高阁,下移到平民百姓的书桌,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

(4) 分析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的原因。(6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国督促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宪法,新宪法倡导主权在民,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实行劳动立法,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在经济上,制定了“贸易立国”等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年间日本取得美国数十亿美元用于战争的“特需订货”,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1956—1973年期间,日本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形成“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强国。 

——摘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

材料二  战后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日本政府较侈地参与了经济活动。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强调员工对企业尽忠。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30年间,日本GDP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5%—8.8%之间,日本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1990年以来,日本陷入了长达20年的经济低迷。专家指出,日本政府限定银行长期实行低利率,必然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并最终破灭。此外,日本政府官员与企业之间的权钱交易十分猖獗,出现了大量腐败。

(1)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进行评价。(8分)

 

(28分)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城南计划”),北京“城南”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坐落在天安门南面的正阳门,巍峨高耸,距今已存在近600年了,它的南面是老北京的南城。正阳门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北京南城一幕一幕历史变迁。

图 老北京城局部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根据图材料所示,指出正阳门见证了怎样的中国历史?(10分)

 

(32分)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指出,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6分)

(2)根据材料指出韩非、黄宗羲的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8分)

(3)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10分)

(4)材料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怎样的变革?选择一次变革进行评价。(8分)

 

共25931条记录 当前(2388/2594) 首页 上一页 2383 2384 2385 2386 2387 2388 2389 2390 2391 2392 239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