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乾隆皇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有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面,乾隆帝时期

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

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

 

下图为九品中正制的执行流程该种选官模式:(   )   

A. 使更多的人才被中央选拔出来    B.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 使社会阶层更加固化    D. 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A. 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 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 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

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楚“灭国设县”

A. 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

B. 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

C.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

D. 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诸侯领得一定规模的人口,到受封的区域建国。但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莱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这说明西周

A. 分封制以侵略扩张为基础

B. 试图通过武力建立中央集权

C. 以武装殖民拓展势力范围

D. 已经具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

A.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

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79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793 21794 21795 21796 21797 21798 21799 21800 21801 21802 2180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